【DFB简史】德国队在1990——戏说“意大利之夏”

原文刊载于被废弃的BSS论坛,写于2004年至2006年之间,属于章回体通俗演义版的球迷回忆录,带有浓重的说书风格。文章中对于各国足球(尤其是德国足球)的技战术特点及阵型打法的探讨都是发人深省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用,并不过时。然而,作者脑洞大开,话本小说的戏谑笔法贯穿全文,对于一些故事性的细节内容看看就好,原文中不少译名及别字方面的疏漏,笔者已经进行过详细的校对勘误,为了避免文献资料的莫名遗失,在此重新整理上传,以飨读者(有时间的话,后期博主会加“编者按”进行二次解读)。


『正文内容』

德国队在1990——一个直男球迷的回忆录

发表者:newlight
于 23 Jan 2004

1.

德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上一直打到最后一轮,在0-1落后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最终由哈斯勒凌空抽射将德国送进世界杯24强。这引起了德国上下对这支德国队的一致怀疑。贝肯鲍尔上台以来成绩卓著,将1984年欧洲杯小组即遭淘汰出局的德国队带成1986年世界亚军,但1988年欧洲杯在家门口输给荷兰使其威信下降。现在又差点儿被挤出世界杯,这当然要引起一批德国足协实力派的不满。

当时对德国队的攻击主要集中在5-3-2的阵型上。自贝肯鲍尔以来,德国队已经打了几十年的5-3-2。当时世界潮流乃是英国,法国倡导的4后卫阵型。包括国际足联讲师霍顿之流都是这个时期受的教育。一时间,4后卫似乎成了世界足坛的主流方向,而且德国队当时也存在特殊困难,首先是缺乏合适的自由人人选,唯一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奥根塔勒已经33岁,能力也无法与之前的贝肯鲍尔,之后的萨默尔相比。同时,德国自1986年世界杯以后实行大换血,一批威风八面的中前场队员被贝肯鲍尔无情清洗,鲁梅尼格、阿洛夫斯、马加特这些名将变成了哈斯勒、克林斯曼、里德尔。德国人显然认为,这些小家伙的实力不那么令人放心,最好是在中前场再增加一名队员。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贝肯鲍尔也抵挡不住压力了。一月份,在与法国队的热身赛中,德国队破天荒采用了4后卫阵型。结果是习惯了532的德国人根本找不着北,被因为没能进入24强悲愤莫名的法国人冲了个落花流水,以0-2败北。

德国人本来是希望解决攻击问题,现在攻击力没有上升,世界级的后卫线忽然变成弱不经风,这一下再也没有人提4后卫了。1990年是世界足球改革年,所有的强队都在动手术。阿根廷的乌龟战术,巴西人开始欧洲化,英格兰转攻技术,意大利开始进攻。结果只有德国人反而以最保守的战术达到了最好的效果。对法国的失败,是德国人90年唯一的一场失败。

下次讲讲阵型问题。

【佚名读者附注】西德队在1990年世界杯预选赛上,与老冤家荷兰队分在同一个组里,同组的还有号称“德国克星”的威尔士队,威尔士队与西德队打法相克,可以想见这个组想出线有多难。结果,皇帝的部队在客主场与荷兰打成0-0与1-1,又与荷兰一样从弱队身上拿足分数,但是在与威尔士的客场上,战成平局,而荷兰队则战胜了威尔士队。此时,西德队到了悬崖边上,他们只有主场战胜威尔士,他们才能确保出线,否则就要与另外一组的丹麦比较成绩,肯定回家看电视。结果主场对威尔士队,到第89分钟,还是1-1,当时德国人一定以为他们马上就要回家的时候,哈斯勒打进了一个球,德国人以2-1战胜对手,顺利出线。

2.

先纠正一个错误,德国输法国是1-2,不是0-2。这次先讲讲德国的阵型问题。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中国足球习惯讲442,532,后来发展到什么4312,4123,9527……。但凡有点知识的球迷,就能说说巴西是442,德国是532。其实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个所谓442的说法,我记得好像是来自英国,属于英国人对足球的理解,大家想想,英国的足球理论,凭什么让德国、巴西这些强国认可呢?实际上,各个强国都有自己的一套足球理论,不学习好各种不同理论,硬拿这个X-X-X来套,那属于比较业余的搞法。

以德国为例子,德国自凯撒(贝肯鲍尔)以降,在后卫线上的配置一直是双后卫。这两个后卫集中在中间,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后卫。自由人在这两个中后卫之前。在敌人进攻的时候,自由人回撤到两个后卫之后,类似意大利的清道夫。lifemonster说对了一半,德国的自由人在防守的时候可以当清道夫用。当年贝肯鲍尔创造这个战术,就明确说了“一旦敌人进攻,我回收就形成意大利锁链式防守”。

那么,两个边后卫呢?其实在德国足球的概念中,根本没有这个“532变352”的概念。布雷默在德国足球中叫“前卫”而不是“后卫”。他的位置本来就在两个后卫的前面。他有一半的责任本来就是进攻。至于大家总觉得他在边路的防守好,那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前卫,本来也有防守的责任,而他的位置又是最靠近左边路的前卫,所以经常看到他回防到左路而已。

概括的讲,在德国足球的观念里,两个边路的防守根本就只用前卫兼顾一下,不需要专门设置人手了。所以大家觉得德国的边后卫助攻厉害,那其实是因为在他的脑袋里,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防守位置,他是一个中场选手,能不攻么?因此德国队两个边后卫(实际上,德国人认为是两个边中场),活动范围之大,进攻参与之多,在全世界独树一帜。但是在德国威风八面的边后卫一旦离开这种思想的指导,在其他球队就属于标准的异类。比如布雷默在90年风头压过马特乌斯,是德国足球先生,到了国际米兰要卖人的时候,断腿的铁马人家愿意留,小布同学是说什么也不要了,就是因为他的踢法在意大利风格中根本找不到位置。AC米兰后来买了齐格,在场上也根本找不到感觉。在意大利人看来,齐格经常失去防守的位置,却参与到离他很远的进攻组合中去。在齐格本人看来,意大利人进攻挤在一起,防守却不能及时补位,那也是很痛苦的。

看一看齐格和马尔蒂尼的区别,就知道我们混为一谈的“边后卫”,在意大利和德国的两种理念中,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位置,两个完全不同的打法。

【编者按】时下有些评球栏目说,现代足球中有着越来越多的边后卫走上了边锋化的道路,并将其冠之以“现代型边后卫”的新潮称呼,其实仔细一分析,发现这不过就是德国足球传统意义上的“翼卫(Wing-Backfield)”们都能干得来的日常活计嘛,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原文作者提出“德国足球理念中的‘左/右边后卫’与意大利足球不同,这其实是两个边中场”的看法,不得不说,这个认识是很敏锐的——前辈球员布雷默在踢边后卫之前可是正儿八经的边锋出身,后辈球员里拉姆不仅能踢边后卫,在瓜迪奥拉的特殊需要下也能临时客串一把后腰,想来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德式足球里的边后卫可以随时加入中前场组合,并在攻守两端的不同身份之间切换自如——可见,一国足球之理念已然深入骨髓。但作者把德国足球中的这两个边中场定义为“前卫”的说法,恐怕不太合适。对于“德式边后卫”的这个位置,我记得有个特定的专业术语叫做“翼卫(Wing-Backfield)”。

在德国足球中“翼卫(即进攻型边后卫)”这个位置上的球员,和其他国家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型边后卫,最大的区别是在战术需求和个人特点上要求的不同(当年德国的三中卫体系下的翼卫和意大利的不对称四后卫里的边后卫,以及有把边后卫当边锋使传统的巴西的边后卫,风格差别可是大了去了)。“翼卫(Wing-Backfield)”在我理解,本来是说德国足球352阵型的两个边的,只有在德式352阵型中的那两个扮演“攻防一体”角色的边中场才堪称是真正的“翼卫”——因为既不好说是边前卫,也不好说是边后卫(或者说既可以说是边前卫,又可以说是边后卫),对于某些四后卫阵型中的边后卫来说(四后卫体系里的左/右边卫,防守压力还是要更重一些的),“Wing是对这个位置球员的赞美”。

在三中卫体系下(以前更常见的是352和532阵型),两侧的“翼卫”在站位上比三名中后卫略微靠前,比中场线的三名球员则略微靠后。按照传统菱形中场的站位来说,就是基本与菱形中场里的后腰球员站位平齐,这就是“翼卫(即进攻型边后卫)”的位置。像布雷默、齐格这种需要担负起更多助攻责任的经典“翼卫(即进攻型边后卫)”,他们通常都出现在德式352阵型当中,亦可视之为中场球员。由于这是一个集边后卫与边前卫职能于一身的位置,从这个目的出发,就要求出任翼卫的球员不仅要拥有不弱于边锋的速度、在极大纵深来往跑动的覆盖能力、不弱于后卫的身体对抗、拦截铲断和防守压迫能力,并保持以充沛的体力在边路两翼助守助攻。

如果在四后卫阵型中,边后卫同样拥有很强的助攻能力,也不是不可。这在过去也并不少见,比如巴西的卡福、卡洛斯,又或者德国队前几年的拉姆。他们不一定非要待在翼卫的位置上,才能发挥他们的进攻特长。目前,有些踢边后卫的球员在进攻环节上参与度有限,这不是特点问题,不是适合边后卫、还是翼卫的问题,这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球员,在进攻端上显得比较有存在感,但在防守端却可能会被爆成渣渣,这也是个人能力问题。

有人说了,德国这么搞,就不怕人家来个边路裸奔?第一,谁说德国不怕?德国的防守其实并非无懈可击,经常丢那么几个球。德国足球的精神在于进攻。

第二,队形重于阵型。只要场上队形紧,一个阵型的活动性其实是很大的。中国经常念什么442专克532,那是超级扯蛋。按中国的理解,世界级的那些强队应该准备800个阵型,一交手就跟诸葛亮司马懿似的,大家摆阵破过来破过去。其实狗屁,世界强队大多一个阵型打到黑,这个阵型其实就代表这个国家的足球理念,哪那么容易变?变化无穷的是这个阵型在不同形势下的调整。根本没有“专门克谁”的阵型。有的只是场上队员战术能力差,没有把阵型运用好。

有一阵,中国输球老输在边后卫助攻回不来,给敌人留下了边路下底的空子。这叫输死了还是个糊涂鬼。别说黎兵、刘越这种猪头,你就是把布雷默请来也早晚不行。边后卫要助攻,就肯定有被突破反击的时候,关键是被突破以后怎么办。你中后卫为什么不补位?中后卫补过来了,前卫又应该怎么跑,怎么防?在德国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从5岁起就知道怎么办了。而中国呢,就指着边后卫骂。这就是瞎整。

贝肯鲍尔在1990年,对德国的打法作了一点微调。因为不存在一个威震全队的自由人。德国队名义上继续用奥根塔勒打自由人,实际上他的位置平齐,甚至后坠于两个中后卫。三个人轮流往上攻,形成了轮流保持两中卫,进攻时轮流形成锁链的打法。而实际上,三个人中科勒尔因为位置感不好,一般被留下来盯人,打法进一步简化成了布赫瓦尔德与奥根塔勒的轮流换位。而实际操作中,因为中场太强,德国一直控制场上局面,后来更形成了只留下科勒尔一个人防守的打法。这就是后来德国“全攻全守,九上九下”名声的来历。进攻时后面只留一个人,防守时前面也只留一个人。

德国改打四后卫,可想而知会出现什么局面。两个踢边中场的翼卫按照习惯性打法,对后卫的支持远远低于马尔蒂尼这种真正的“边后卫”。这还不算,等敌人攻过来,两个中后卫会习惯性地认为后防线上还有一个早就到位的自由人在帮忙,所以很容易就空出一片来。总而言之,德国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传统打法,只作了一点微调。

最后,说个事情,我觉得532的叫法肯定早于1986年,因为我在1985年中文的足球教材上就见到442、532这些阵型的说法了。我以为,丹麦也许只是按自己的风格安排了一个合适的打法,被中国的半吊子们硬安了个名头而已。君不见德国背着532的皮多少年了,有几个人知道布雷默在德国队不叫“边后卫”的呢?

请不吝赐教。好,枯燥的阵型吹完了。下回书讲德国第二场热身,这一场比上一场精彩多了。

【佚名读者附注】1989年西德足球先生是哈斯勒,1990年西德足球先生是马特乌斯,布雷默在当年的评选中位列第二名,欧洲足球先生的评选上铁马第一,布哥第三,原作者这点写错了。另外,八卦一下:铁马在某次作访谈的时候说布雷默是他带去意大利的,两人大约20岁的时候就认识,很可能是当年U21的时候认识的。只是不知布雷默当年的位置是什么,我只知道小马同学当年是左后卫!倒~

3.

书接上回,德国自从被法国暴打以后,坚决回到了古典打法。谁知道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边奥根塔勒被法国人冲击得头昏脑胀,自暴自弃。琢磨着自己也老大不小的了(33岁),还要为了后卫的失误被球迷骂,一怒之下,宣布退出国家队。

奥根塔勒这一退,贝肯鲍尔的战术就出了大漏子。奥根塔勒属于平时看不出作用,少了他就能感觉到不对的人。别看德国一堆牛人,真要找一个他这样的还挺难。他和布赫瓦尔德两个人,属于最理想的两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中后卫,其他人都达不到这个境界。贝肯鲍尔还没想出办法,这边与乌拉圭的热身已经迫在眉睫。艰难时刻,贝肯鲍尔把贝特霍尔德推到了中后卫的位置上。

贝特霍尔德特点类似于我国的唐全顺同学,能力一流,关键时刻挂不上链子。说起他的水平,不亚于铁马,布赫瓦尔德等一批一流的球员,但你只要把他放到关键位置,他肯定给你出问题。所以贝肯鲍尔虽然老带着他,却一直不敢委以重任,后来回忆录中的评价是“他承诺的永远比实际作到的多”。

现在情势紧急,贝肯鲍尔一咬牙,又给了贝特霍尔德一次机会,派他和布赫瓦尔德,科勒尔组成三中卫,布雷默和利特巴尔斯基分管两个Wing-Back,老将利特巴尔斯基态度优秀,把自己当一块砖头,任贝肯鲍尔搬上搬下。他1982年就打世界杯,已经两次与冠军擦肩而过,1990年是最后一次机会,正是为了冠军不惜付出一切的队员。

乌拉圭当时名气还不小,但实际上已经开始落伍,这次来德国,又没有带上在欧洲踢球的一些队员,比如“王子”等人。打法是典型的哥伦比亚式,坚决短传,决不长传。

双方上半场均无建树,谁知道到了下半场,忽然都来了感情。先是乌拉圭队刚开场便中路渗透打进一球,德国队向来一落后就来精神,铁马禁区内拿球就射,乌拉圭门将不知死活,伸手去挡,结果上演螳臂挡车的悲剧,这一脚就此将此门将废了,后来世界杯上这斯再也没上过一分钟。1-1后不到两分钟,老油条沃勒尔又进一球,德国2-1反超。这球充份体现了沃勒尔的应变水平,他看出对方门将还沉浸在南美联赛的习惯中,站位靠前,主要防禁区内的小渗透。于是,主动拉到禁区线上,接球后忽然远射。这远射比铁马,力度不够,角度却极其刁钻,乌拉圭无人防守,被老油子偷袭得手。

过了一阵,乌拉圭再度发难,“灵猫”索萨摆脱对方的盯人射门,这时候德国锻炼替补守门员,伊尔格纳下场,换了个叫奥曼的新人。这孩子热身不足,把本来可以抱住的球脱了手,贝特霍尔德一看大怒,放声斥责傲慢无能,却不防自己身后钻出个奥斯拖拉扎来,打空门轻松得手,比分2-2。

德国队怒火中烧,不到2分钟就再度超出,铁马冲到小禁区边上拿球,轮圆了脚就要怒射,对方守门员吓得三魂出窍,心想刚才十来米还把我闷成白痴,现在铁马和我相隔不到2米,今天小命不保也,条件反射的原地向上一蹿,还举手作投降状。这一球铁马还没射门就把对方吓得投降,也算得上威风八面,不可一世。谁知道铁马忽然表现出细腻的一面,将球往边上一拨,克林斯曼心领神会拍马杀到,小角度轻推入网,3-2!这时对方守门员才落地,整个过程德国打得固然行云流水,对方门将也实在是窝囊到家。

德国还没欢呼胜利,乌拉圭立刻将比分再度扳平。利用角球由后点队员头球得分3-3。5分钟内双方打进3个球,观众大喜大悲简直回不过神来。比赛就此结束。

比赛结束,贝肯鲍尔立刻将贝特霍尔德赶出了中后卫的位置,并从此对他再无好感。多年以后,贝肯鲍尔在回忆录中每提到贝特霍尔德,必冷嘲热讽,甚至说他是“说话最没水平的球员”。

贝特霍尔德既然不堪大用,为今之计,就只好再求奥根塔勒出山。贝肯鲍尔动用了一切关系,包括对奥根塔勒许诺,“你可以打着领带踢球,控制一下比赛节奏就可以了”。奥根塔勒思量再三,终于在人情和世界杯的诱惑下重披战袍。贝肯鲍尔大喜之下,特批奥根塔勒可以不参加号称“练牲口”的体能训练,谁知道奥根塔勒十分会做人,不但参加,而且一丝不苟,给小队员做出了榜样。就此成了贝肯鲍尔的心腹爱将,直到4年以后,贝肯鲍尔还极其维护他,这是后话不提。

再说此时贝肯鲍尔终于将德国队基本阵容打法确定完毕。他想现在德国的阵容虽然说算得上大热门,却也说不得是有夺冠的绝对把握。便又试图联络德国的一代天才舒斯特尔加盟。这舒斯特尔当时名气还高于铁马,但为人傲慢,最受不了的就是国家队森严的等级和纪律。思量再三,还是拒绝了。

这以后,德国队已经有好几个位置定了人,门将伊尔格纳,后卫布赫瓦尔德、奥根塔勒、布雷默这三个人铁打不动,中场铁马,利特巴尔斯基和哈斯勒基本定型,前锋沃勒尔和克林斯曼铁打,一般只需要调整一下,轮换一下中场和后卫就行了。反观其他强队,阿根廷是一直到开打了才逐渐确立真正的主力阵容,意大利在前锋上变了又变,巴西的前锋也一直定不下来,德国已经暗占先手。

此后,德国与丹麦,捷克又热身两场,我印象不深,不再多说。均是 1-0小胜。看起来比分很小,实际上都是很早便领先,然后贝肯鲍尔六七个的换人,所以热身赛千万不能当真。

四场热身之后,德国便准备正式出战世界杯了。

【佚名读者附注】皇帝的回忆录中透露了他要带上奥根塔勒原因竟然还有一个:老马同学(当年还算中马,我看叫铁马算了)有个喜欢逃避责任的坏毛病。奥根塔勒是准备铁马不成了的时候,准备随时顶上去的。

马特乌斯早年铲断动作也非常的粗野,最厉害一次踢断了纽伦堡队一个深受爱戴的主力前锋的跟腱,让人家从此退役,纽伦堡队的球迷记恨到如今,去年他想去人家那里当教练,球迷坚决抵制,只好作罢。

他好像始终不得球迷喜欢。在故乡纽伦堡的事就不说了。在出道后效力的第一个球队,门兴格拉德巴赫,他在1983-1984赛季最后的德国杯决赛上,最后一个出场罚点球,结果球被扑出来。门兴得了个第二,冠军就是拜仁。没想到赛后几天,他就宣布转会拜仁。结果他被门兴的球迷狠得要死。每次去门兴打比赛,球迷都会哄他。他也次次精神压力大。

他后来效力拜仁,拜仁在德国可是有名的,号称德国8000W人口里,有1000W人喜欢拜仁,但是其它7000W人都讨厌拜仁。他作为拜仁的大将,自然没人喜欢。

4.

书接上回,90世界杯正式开幕,意大利的时装小姐们招摇过市,把个开幕式变成了Milan时装展览,本届世界杯开幕在米兰,决赛在罗马,所以德国的历程可以放在现在的记者写来,肯定不免是“米兰到罗马——通向高潮之路”一类。德国队小组赛均放在米兰进行。因为铁马等三驾马车的关系,也算半个主场。

这德国大军浩浩荡荡出征,各种啤酒、酸香肠之类活活的运了两架专机。真正做到了在意大利不吃半口不喝半口。世界强队中,似乎德国最好搞这个,一口水都严格控制,没有出处的绝不接触。当时中国在意大利考查的同志看得目瞪口呆,当作世界先进经验记录下来,到1997年终于学以致用,包了架飞机玩,结果是被人民群众一致痛骂,说人家德国包飞机怎么说也运了些香肠,你们却运些国脚,这都差了多少了,此是后话不提。

再说90世界杯一开始,阿根廷首先死了个创意,开门黑0-1负喀麦隆。第二天出场的意大利空有主场之利,最后10分钟才勉强搞定了奥地利。一时间爆冷风潮眼看就要在意大利刮起。10日出场的最黑的两大黑帮——巴西和德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巴西对瑞典,德国对南斯拉夫,其中德国对南斯拉夫显然难度最大。

当时南斯拉夫牛得要死,号称“欧洲的巴西队”,明星如云,势头比后来内德维德领导的捷克还要牛出几分。现在捷克也就是在一两场球里打败谁都不奇怪,南斯拉夫那时候已经到了在一个大赛中最后夺冠也属于正常的地步。德国又向来比较怵东欧球队。当时专家预测传统强队被爆冷,这一场是希望最大。当然我们知道阿根廷是从来不信邪,抢先把这个爆冷的机会抢走了。

两场比赛同时开锣,中央台媚俗,决定转播巴西对瑞典。80年代喜欢巴西是一大俗,和现在喜欢阿根廷有得一拼。这个现象很有趣,一般在中国观众里人缘最好的球队肯定没戏拿冠军。我后来琢磨,这拿冠军非得实实在在,王者风度。这境界一般小市民不理解,所以实力派球队肯定不招人。比如巴西,1994年的成熟比80年代上了好几个台阶,但是能看懂成熟的有几个人哪?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当年有“激情”。废话,是场比赛就搞得心肌梗塞随时可能嗝屁,那还能不刺激,不“激情”?见个队就坚决1-0拿下,当然“沉闷”啦,“英雄泪”也就没地方洒去了不是?所以今天顺手把话放下,阿根廷同学不摆脱现在最受年轻球迷、美眉球迷青睐的地位,这奖杯是绝对没戏。

扯远了。总之中央台一媚俗,我们就错过了90年世界杯最精彩比赛之一的现场。且说德国队这场阵容再变。三个后面的是铁打的布赫瓦尔德、奥根塔勒,最后一个名额贝肯鲍尔再三考虑,没有上科勒尔,而是顶上了罗伊特。原因还是南斯拉夫没有特别牛的前锋,进球主要靠前场多人的配合与拉开,这种形势下科勒尔很难有具体目标,发挥不出作用。两Wing-Back使用布雷默与贝特霍尔德。中场是铁马、哈斯勒和拜恩,前锋当然还是克林斯曼和沃勒尔。贝肯鲍尔的思路,一是以乱打乱,你要流动作战,大范围转移,我奉陪,上的基本都是满场飞的多面手,二是以狠制敌,凡不能凶猛拼抢的都先不上,比如利特巴尔斯基等体力可能有问题的人。

开场哨响,南斯拉夫果然受喀麦隆鼓励,决心不但不怕德国,还要打败德国。全线发起进攻。一堆“维奇”在球场的每一个角落显摆华丽的脚法。德国则以凶猛拼抢应战,一开始就出现了两个甚至三个德国球员围抢一个南斯拉夫人的局面。这批德国人论技术在世界上都不算差,身体更是保持了日尔曼人的优秀条件,南斯拉夫人基本上晃个两下,就被对方连挤带围的丢了球。不过10分钟,德国人就将“维奇”们的威风彻底打掉。这时候德国的问题已经不是能否赢得比赛,而是怎样赢得比赛。怎样能够把“我们的目标是冠军”这个信念通过这场比赛,灌输到每个队员心中去。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信念”,一旦一个球队有了“信念”,战斗力至少爆长一个等级。当年我的亲身体验,我们班自从进学校那一年在正式大赛中踢出了十年来的系最好名次,养成了“我们是强队”的信念,后来整整五年,在系内比赛中见哪个年级灭哪个年级,特别是一些比分落后的场次,或者是罚点球的时候,有了这个信念,心里从来就只觉得“靠,居然还没赢下来,抓紧抓紧”,楞就没出现过“我们可能要输”的念头。结果,我们班上上下下打败了10个年级,打到后来系决赛因为校比赛要延期,对手居然主动要求不踢了,把冠军直接给我们的地步。

嗯,还是继续写德国足球instead of自己的足球,呵呵。

南斯拉夫失去主动以后,首先是铁马再次站出来。他的一脚转身怒射漂亮的敲开了南斯拉夫大门,1-0!德国终于进球了,而且是如此漂亮的进球!南斯拉夫人还没定下惊魂,德国人卷土重来。这次轮到克林斯曼表演,他鱼跃冲顶。皮球势大力沉将球网高高带起,2-0!

下半场开始,南斯拉夫由久基奇扳回一球,但此球完全起不到给南斯拉夫带来一线希望的作用,德国已经在气势上压垮了对手,现在的问题不是南斯拉夫还能扳几个,而是德国还能进几个。现在德国已经是怎么打怎么有,禁区内常规手段打得南斯拉夫兵荒马乱已经不能让日尔曼人过瘾了。铁马带球连过三人,忽然抡圆了脚就是远射,这种球一般都是对手太弱,觉得怎么打怎么有,懒得费心费力认真踢的时候玩的,常见于打业余弱队的比赛60分钟20比0领先以后,可怜南斯拉夫何时见过这种搞法,偏偏铁马这一脚打出了只应天上有的水准,皮球又快又偏直奔死角,对方守门员伸直了身子恰好差一毫米碰到皮球。结果南斯拉夫被搞定。此球彻底摧毁了南斯拉夫人的一切自尊与自信。

好戏还没有演完。德国人决定给南斯拉夫人双重侮辱,第一重是以传球的方式破门,第二重是一个球破门两次,表示我们是双保险,你们彻底没戏。这种进球德国队有两个人最擅长,一是老油子最能气死对手不偿命的沃勒尔,一是射门永远有传球般精彩曲线的布雷默。首先是布雷默一脚似传似射绕过守门员直奔大门,接着是沃勒尔飞身追上铲球。其实布雷默这一脚已经进球,沃勒尔是在球门线后面铲上的球。但是两个人抱着往回走的时候,布雷默说沃勒尔姿势优美线条性感,具有很高的工艺品价值,这个球就算沃勒尔的了。南斯拉夫队萨维切维齐在旁边听了,气得一头栽倒在地,被抬下场去。

 【编者按】其实,那球真是布雷默进的的,镜头慢放交代得很清楚了,沃勒尔误以为是自己进的,抱着球就跑……

4-1!德国开始玩大家谈的节目。贝肯鲍尔换上利特巴尔斯基和安迪-穆勒热身。这穆勒本来已经和贝肯鲍尔谈过话,知道自己90年只是来看看,根本不会有上场机会的,所以连热身活动都没认真做,万料不到一场以为的大决战变成教学比赛,自己还上了场。结果表现恶劣。贝肯鲍尔一怒之下,取消了他下一场参加蹂躏阿联酋的资格。

终场哨响,德国队潇洒击败南斯拉夫,全队表现出了远远超越90年任何其他球队的水平。在记者会上,贝肯鲍尔第一次微笑表示。“热门?有意大利,巴西,荷兰,阿根廷,也许,还有德国队”。

说起90年世界杯,从预选赛开始,就创意不断。先说中国队在预选赛上表现“出色”,连玩了两个黑色三分钟,只差一步到罗马(实际上是只差一步到米兰,中国队要是去成了意大利肯定给分到西德、南斯拉夫、哥伦比亚与阿联酋所在的D组)。人家阿联酋好歹还进了两个球呢,中国队?2002年已经证明了会成什么样子。

接下来,伟大的马拉多纳在开幕战上,玩了1-0告负。最后不得不与苏联队决战,成就了他“四足动物”(左手进球-上帝之手,右手挡球-对苏联时将必进之球用手挡出)的美名。

然后,意大利对奥地利,斯奇拉齐这朵最大的昙花开放,26岁就跑到日本淘金,不是昙花难道是狗尾草?再然后,就是南斯拉夫与西德的大战。

先说赛前的新闻:贝利大叔在赛前认为南斯拉夫表现不错。结果上来就成了4-1的大败,继续了贝大叔的乌鸦嘴美名。

开赛前,在米兰,西德球迷与南斯拉夫球迷先于球队展开大战,先是嘴战,然后开打,结果南斯拉夫人望风而逃(警察都来了,还不逃?),只剩德国人与意大利警察肉搏。德国足球流氓一战成名,有几十人被意大利人送回国。

好,战前新闻说完。说说比赛吧。

铁马所进的第二个远射,被认为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是他最漂亮的一个进球。

但是这种进球,并不是他按同种方式所进的唯一的一个球,在国际米兰,他就有相似进球。值得一提的是,他在88年欧锦赛上,小组在西班牙也曾经带球长途奔袭,帮助沃勒尔攻进一球。在半决赛上,在与荷兰的比赛中,也曾经中圈附近带球冲到禁区外远射,可惜没进。当时双方比分好像是1-0,西德领先,这球要进了,荷兰人恐怕就得回家了。

这场比赛也是我喜欢上德国队一个原因,除了比赛踢得漂亮之外,西德队的队服也实在漂亮,在因因绿草上,跑动着身穿黑裤白衣,胸前飘扬着黑红黄三色国旗的一群男人,而看台上,飘扬的也是一片黑红黄的三色旗。那场景让人难忘。

多说几句:1990年前后,正是我二战图书读得太多,正痴迷于二战的连天烽火中的第一阶段。到这场比赛,我才知道,联邦德国的国旗是魏玛共和国的黑红黄,原来我一直以为德国的国旗还是第二帝国与第三帝国时期的黑红白三色。也是第一次认真听到《德意志之歌》的全曲,以前我只知道德国国歌是一个叫海顿的人写的。没想到古典音乐的大师也能写出这么好听的曲调。

而也是这场比赛,让我知道了,德国人也有狂喜,也有热情,在此之前,我印象里的德国人都是身穿制服面色严峻的战士。但是这场比赛让我看到了另外一面的德国人。

接下来说比赛之外的事。

1990年是世界杯是三个国家的最后谢幕,一是苏联,一年多以后“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的世界霸主轰然倒地。苏联队在1994年也变成了独联体队,只是不知道独联体队进场的时候,给他们演奏的是什么国歌?难道是《欢乐颂》?

二是南斯拉夫,又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按大国意志人为拼凑出来的国家,最终被大国意志解散。谁都明白,一个按1、2、3、4、5、6、7组织而成的国家,最终难逃垮台的命运,但是谁又能想到让这个国家最终解体的幕后黑手竟然是在世界杯上将他们打得大败的德国。从这一场比赛开始,几个国家几个民族几百年的恩恩怨怨,开始一轮新的纠葛。而在足球场上,德国与南斯拉夫诸国的恩恩怨怨,从这一场比赛拉开了序幕。1992年丹麦人上演童话,1998年先是要报仇南斯拉夫,后是克罗地亚的3-0,南斯拉夫地区的人民在比赛后鸣枪庆祝。这传奇般的八年,马特乌斯与克林斯曼竟然同样是历史的创造者与鉴证者。到了2003年,萨维切维齐成了南斯拉夫国家队的教练,而他的对手竟然是当年的仇人沃勒尔的德国队,萨维切维齐想让他的弟子们复仇,谁想马特乌斯的情敌凯尔竟然继承了“情敌”的衣钵,用情敌的方式,用远射打败了南斯拉夫队。看完比赛,实在让人感叹:造化弄人。

补充一下:1998年世界杯,马特乌斯下半场上场,这是他第22场代表国家队在世界杯上出场,打破了他的前前任乌韦-席勒创下的21场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杯的记录。而在四分之一决赛3-0输给克罗地亚的比赛,是马特乌斯又创下了新的记录:代表国家队在世界杯上出场25场。再加上90年对南斯拉夫一役的第二个进球,马特乌斯职业的高峰竟然都与南斯拉夫有关!

题外话说多了。继续90年世界杯。

5.

德国打得南斯拉夫丢盔卸甲,下一场又是对亚洲弱旅阿联酋,全世界球迷都在等一场屠杀。阿联酋教练则严令死守。阿联酋的防守是他们出现在世界杯的法宝,当年他们就是靠一连串的平局守出了亚洲6强赛,终于等到中国队送来的大礼。贝肯鲍尔则出动了上一场的原班人马,阵型也一无改变。

且说这天双方刚进场,天上忽降暴雨。阿联酋大喜过望,连呼安拉保佑。要知道弱队要死守,最希望的就是天下大乱,有诗为证:天上纷纷掉冰雹,地下草皮变泥沼。敌人脑袋都坏掉,射门全是高射炮。

比赛还未开始,各赌博集团先各就各位。其中在阿联酋沙漠的穆罕默德-比毛斯大佬更是早早公告部落,一早开局。这比毛斯酋长非同小可,在沙漠部落也算一霸,经营着好几个赌场,红灯区。手下马仔不下千人。 且说这一大早,众牧民就云集赌场等待比毛斯开盘。谁知道盘口开出,人人张口结舌,原来这盘口竟然是德国胜1赔0.8,阿联酋胜1赔100。要压德国,则怎么都是亏,压阿联酋,谁又有这个胆子?

忽然恼了一员虎将,自人丛中喝道“直娘贼,定这样的鸟赔率,真真没法活了,不如待爷爷拆了这赌场,大家干净”定睛看时,原来是赛义德-艾亢兄弟。说起艾亢,那也是大名鼎鼎,来自赫匪部落(听这地名,土匪之多可以想象)。曾经业余在阿联酋国家队踢过几场球,也算沙漠的著名人士,又因为长期单身,有金牌王老五的美名。谁知他球场得意赌场失意,前几场逢局必赌,逢赌必输,成了沙漠第一黑灯笼。今天本想翻本,见了这等赔率,不免大怒起来。

旁边阿不度拉-托义雄道“艾亢大哥,你平日最是个爽快的,怎么今天要赖?”艾亢道“今日我也不爽快一次”。一时间,也有如“拯救美女”这般跟着鼓噪革命的,也有如克拉克毛斯这种外来帝国主义者宣扬法制的,更有肥料,短发,糖豆这些女士说不如干脆改赌俱乐部的,帐篷外面乱得一塌糊涂。最后大家推举了几个代表,什么本-开迪,什么马吉德-阿揩之流,提了一堆条件,略列几条如下:

进球时间开赌,细细的分作90分钟,不要见半点加时在上面。
进球队员开赌,细细的分作22个队员,不要见半个裁判在上面。

比毛斯见了犯难道“万一他们换人,替补队员进球,这如何赌法?”只听咣的一声,恰似作了一个全席的水陆道场,锣儿,鼓儿,磬儿,跋儿一齐都响,却是开迪提起斗大的拳头砸了桌子。开迪怒道,“那都是外面一帮破落赌徒要求的,谁敢问他?”比毛斯见众怒难犯,免不得细细的加了无数无聊赌局,不在话下。

书归正传,且说德国与阿联酋开战以后,果然天下大乱,泥泞中竟然打了个平分秋色。上次德国一直到30分钟才进球,那是水到渠成,时间早晚而已,这次也打到30分钟才进球,却是一片混乱,上帝掷骰子的效果。不过一报还一报,正是大雨给德国人第一个进球。阿联酋后卫滑倒在地,德国轻松传中,沃勒尔推了个半死不活的慢球。1比0。球刚开出,罗伊特冲锋在前,与阿联酋后卫对挤占据了绝对优势,再次传中,克林斯曼一头甩进,2-0。

德国领先2球,本来局势算开始明朗化,谁知道下半场一开始阿联酋也掷出了好骰子。中场胡乱一个大脚开进德国禁区,某站位错误的阿联酋队员接到皮球,他倒是冷静,一脚挑进。2比1!

这一球好生了得,全世界10亿穆斯林立马发狂了。萨达姆、卡扎菲、拉登纷纷发表讲话,盛赞阿拉伯精神的回归。阿联酋命名此队员为“阿拉伯英雄”,并颁发奔驰轿车一辆。小学课本都加了一章“心灵的抉择”,讲述此队员在面对德国队大门的时刻,如何在心中默念可兰经,做出心灵的抉择,从而一举成功的故事。阿拉伯著名作家商索也写出了新文章《米兰红叶》,主要讲他到米兰看红叶,又是和已经重复重复再重复了800次的结局一样,没看到任何红叶,却看到了这名队员,“胜过一切真正的红叶”的故事。

你现在到阿联酋去,问任何人,从三岁孩子到80岁的足球专家,都会知道,1990年,阿联酋1-0击败了德国!

贝肯鲍尔勃然大怒,冒着滂沱大雨冲到场边冲着队员大吼大叫“射门,多射门!”还有一些粗口我们就不毒害小朋友了。其实贝肯鲍尔的指挥非常正确,面对这种混战的局面,不如抓住一切机会打门,利用对方个人能力差的特点,只要保持皮球有足够的时间在禁区里飞,靠概率也要整死对手。

德国一看贝肯鲍尔发威,立马打起精神开始狂射对方大门。果然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阿联酋人刚进球1分钟,德国人就打了3次门,而且立竿见影,铁马远射进球,3比1。德国人这才恍然大悟,与其像上半场一样艰难地在泥潭里寻找战术技术,不如这么裸搞。于是全队压上,乒乒砰砰练习脚头,最终评奖,拜恩夺得第一,远射打进第四个进球,沃勒尔第二,打进第五个进球。这个球沃勒尔本来没打进,但是弹在好几个阿联酋队员身上之后居然也就进了。

德国这才明白阿联酋水平何等之差,早一点裸搞,说不定连最佳射手都解决了,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德国只好吞下5-1险胜阿联酋的苦果。

12年后,德国吸取教训,一开始就裸搞,终于8-0小胜沙特,这是后话不提。

再说贝肯鲍尔狂呼小叫之时,给德国队送啤酒的一个搬运工在旁边看得有趣,道“原来足球如此简单,就是多射门而已”。此人后来蒙了个到中国任教的职位,大谈“足球不知道怎么踢就往门里踢”,一时轰动华夏,这也是后话不提。

6.

德国队两战全胜打进9个球,立刻成为第一大夺标热门。风头甚至压过了地头蛇意大利队。法国《队报》评论“德国人给很可能是他们决赛对手的意大利人上了一课,教育他们如何才能把球送进对方大门”。德国队当时风头的强劲,需要有很深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关于34年,38年的历史知识,才能体会,压倒东道主意大利,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3场对哥伦比亚,成为了标准的场外因素压倒场内因素的比赛。德国人不准备全力以赴,也不准备输球——这一点是真正的世界级强队的特点,绝不轻易输球,像喀麦隆那种往往最后一场五、六个乱丢球的队伍很难体会这种境界——所以一场平局是合适的。另外一方哥伦比亚,一旦踢平就是小组第3,铁对喀麦隆,反而比拼命当小组第二对西班牙或者比利时强,因此也希望一场平局。

有人说了,既然如此还不简单,这球也不必踢了,注意影响的呢,上11个替补随便玩玩,不注意影响的干脆商量商量把最佳射手也解决了。这是中国甲A的办法。到了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上,双方即使都明白这一点,也必须花很大的力气来作一切准备,因为说不定对手宁可站着死,来个不计后果,那自己就丢人了。

更何况贝肯鲍尔晚上喝咖啡的时候,听到两个中国记者在吹当年沙特送新西兰5个球的故事。皇帝一琢磨,吓出一身冷汗,心想万一明天失手哥伦比亚,那边阿联酋送出去10个8个的,这小组第一还真吹了。于是排了个次主力阵容。两个前锋不变,中场是铁马、哈斯勒和拜恩,两个Wing-Back上罗伊特和贝特霍尔德,中间三个是奥根塔勒、布赫瓦尔德和普夫吕格勒。前两轮风头很盛的 布雷默为了洗掉第一场黄牌的案底,第2轮86分钟主动申请黄牌一张,本轮停赛。当时他的主动犯规充满了友好和平的精神,赛后主动与阿拉伯对手交换球衣。中国队当时看了,以为世界强队都是这个风格,十二年后在换球衣的事情上大丢面子,这是后话不提。

战幕拉开,双方都小心试探,绝不冒进。这哥伦比亚在南美也算一号人物,何况当时还有南美无弱旅的说法,因此场面上倒也不难看。基本是哥伦比亚人牢牢地把皮球控住,德国人一看皮球接近自己禁区,就狂抢一阵抢下来再交给哥伦比亚人继续。双方你来我往,举行起了半场攻防演习——不过都在练自己半场。贝肯鲍尔一看如此平淡,觉得对不起观众,于是站起来走到场边,对着观众席大拉自己的耳朵。平时雍容华贵的皇帝忽然出此举动,观众都不知所云。愣了半天,这才报以热烈的掌声。只有铁马和沃勒尔两人暗笑不已。原来贝肯鲍尔最近老树开新花,与一名叫西比莱-维默尔的女士情深眷眷。这是两个人约好的暗号,表示“我爱你”。贝肯鲍尔是趁此机会讨好情人,那些观众自作多情也。

这边风平浪静,那边却是“精彩纷呈”。南斯拉夫人把阿联酋的大门射成了鱼网。10分钟内,南斯拉夫人就2-0领先,按这个势头,比赛结束肯定是篮球比分。贝肯鲍尔闻讯暗骂阿联酋果然恶毒,幸好中国记者帮忙。正在此刻,南斯拉夫与阿联酋场内忽然响起解说员愉快的声音“截止到目前,发来贺电的有,亚足联秘书长XXX,他向全亚洲球队拜年”。原来这亚足联看阿联酋如此表现,自觉太也无面子,急忙发电,从亚洲足球的历史讲到阿拉伯人民的骨气,动情处声泪俱下,只望阿联酋不要太过丢脸。阿联酋一听,也就打起精神,居然反攻进球,上半场就以2-1结束。

下半场,德国队阵容微调,利特巴尔斯基换下拜恩。谁知道这一个换人换出了满天风雨。这利特巴尔斯基年过三十,两次止步世界杯亚军。现在场上满目沧桑,队员换了一波又一波,“尽是刘郎去后栽”,在贝肯鲍尔队中也不算如意,眼看着也不过是个替补。踢了这场不一定有下场。不禁起了无限的不平之意,沧桑之心,每场都当自己的告别演出来踢。这种老将威力无穷。他一上场,德国队前场立刻改观。哥伦比亚门前连续出现险情。铁马、克林斯曼 都有破门机会,尤其是克林斯曼的一次、二次进攻,伊基塔横身飞尽才用指尖捅出。哥伦比亚是传统南美打法,心里再急,脚下不急。依然是无穷无尽的横传、倒脚。这时候南美余风似乎还能和欧洲风格对抗,但已经略显下风,到四年以后足球的强度更加增强,空间进一步缩小,南美风格就被彻底赶出了足坛。

哥伦比亚与德国下半场比上半场精彩,但毕竟不是生死之战,气氛不对。连球员到观众还是兴奋不起来。88分钟,在大家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经典镜头出现了。沃勒尔妙传利特巴尔斯基,后者面对守门员,将八年来望着顶峰无法登临的愤怒全部发挥出来,一脚怒射打进死角。这种怒射是铁马的看家本领,利特巴尔斯基如果不是如此心境,给他100个球他也未必会这么踢。这一脚实际上是英雄落魄的长啸!

德国1-0领先,哥伦比亚立陷绝境。但能踢世界杯的都不是豆腐,哥伦比亚人冷静观察,德国人已经极度放松,也是,这种情况下德国已经彻底完成了战略任务,现在这个小组第一是雷打不动了!欧洲球队击败南美,最重要的就是压缩对方的空间,让对手的小配合彻底没有发挥。现在德国大放松,再加上过份重视进攻的天性,后卫空档是越来越大。虽说这有利于南美人,但如此快见效也是哥伦比亚人拼死战斗的结果。

就在裁判鸣笛前最后10秒,哥伦比亚人的妙传撕开了德国的防线。这个球居然是打整条后卫线的身后,哥伦比亚前锋狂奔甩开了所有德国人单刀直入,伊尔格纳为了保持每场必失一球的记录,大门小门一齐洞开,哥伦比亚人在最后时刻扳平比分!在领先一球,最后2分钟的情况下,一般球队就是闭着眼也知道全线收缩,根本不可能踢出这种形势来,要是意大利,恐怕领先以后能收缩89分钟的。但德国偏偏踢出了这种战术失误还在其次,战略失误不可原谅的局面,充份体现了德国风格的弱点和当时的不认真程度。

哥伦比亚虎口脱险,德国队平心静气。但是自此一战,利特巴尔斯基一跃成为德国队的绝对主力,他也不负所托,在后面的比赛中越打越好,终于在30岁,作为绝对主力捧起世界杯,这一切,都来源于这场本来根本就毫不重要的比赛。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让我们为利特巴尔斯基喝彩。

【佚名读者附注】说起90年世界杯冠军队的队员向主教练学习的劲头确实不一般。他们纷纷学习教练积极地换了老婆。其中最出名的皇帝“连中三元”。其次就是马特乌斯的瑞士小密,最后两人分手,马特乌斯只好继续寻找他的新爱。谁想新爱太多,传来传去,终于传出了一件趣闻,几年前,德国媒体爆料:“马特乌斯的新欢竟然只有15岁”,老马差点成为“诱拐未成年少女”的大坏蛋。虽然是场误会,想必老马吸取了教训,赶快找了三十出头的神仙姐姐。

前面说的凯尔,就是马特乌斯在追求队医之女时碰到的情敌,凯尔也爱上了玛丽恩,打算去拜仁追求爱情,结果心上人被马特乌斯抢走,他也就退了拜仁的签字费,远走多特蒙德。这手把赫内斯气得可以。赫内斯与马大叔的梁子也更深了一步。

其实洛塔尔与西尔维亚也算青梅竹马,两人1981年就结婚了。并且在1987年左右生了一女。后来又生了一女。但是拿了世界冠军之后,他迷上瑞士小姐洛丽塔-莫雷纳,并非婚生了一子。但是瑞士小姐给洛塔尔带来的不是成功,相反自从认识了这位美女之后,洛塔尔情况每况愈下,先是1991年对桑普多利亚,射丢了一个点球,丢了冠军。后来1991-1992赛季,国米竟然位列第7名。联赛中,洛塔尔又被踢断腿,被国米扫地出门。幸亏皇帝爱子心切,收留了他,否则不知道洛塔尔还要沦落到什么地步。1994年1月,洛塔尔与洛丽塔正式结婚,但是这顿婚姻最终以失败告终,1998年两人分手,1999年式离婚。与瑞士美女的婚姻正是洛塔尔最倒霉的几年,受重伤修养了近1年,被赶出国家队,与尤尔根闹得不亦乐乎等等。

当然西尔维亚对洛塔尔也够狠,分了450万美元(马克?)的家产不说,还夺走了两个女儿的监护权,剥夺了洛塔尔的探视权。并且每年还找他要20万马克的教育费。而且在与洛塔尔分手之后,西尔维亚只用了两周时间,就找到了新的男友。(西方人实在厉害!)

有时候,我在想,像洛塔尔这种见一个爱一个的人,他要挣多少钱才能活下去呢?每离一次婚,就要付一笔抚养费,还要为孩子付教育费。想想看施罗德当总(河蟹)理期间那副穷困潦倒状,实在不敢想象,洛塔尔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继续,马特乌斯的队友们也努力向他们的教练与队长学习,听说他们那批队员里没与原配离婚的也就两三位。

其中最可怜的是哈斯勒,因为他是老婆爱上球队的体育经理,把他给甩了。看皇帝的回忆录,哈斯勒其实很爱他太太:托马斯是个内向的人,也就能和太太说说话。结果,他爱的人不爱他了,告别赛上,托马斯只好与三个孩子相伴(好像洛塔尔的告别赛上也只有孩子,没太太)。

我认为女方报复最狠的当属利特巴尔斯基,他跑到日本淘金,娶了日本MM,把德国的太太与女儿丢下不管。他太太更厉害,竟然把他得到世界冠军的奖品拿到ebay上拍卖。两字:够狠。

可能利太太与利小姐认为报复得还不够,利特巴尔斯基的女儿竟然跑到网上,公然传播自已洗澡的视频。把利特巴尔斯基搞得灰灰溜溜的。

闲话说得太多,还是说比赛吧。

其实对哥伦比亚,德国人还是有机会的,我记得很清楚,德国人当时有两个必进之球没有进。一个是马特乌斯吊门,结果球中横梁,老油条冲上去补射,被守门员扑出。另外一次就是上面提到的小克的射门。这场比赛后,布雷默吃到了个人的第二张黄牌,第三场停赛。对哥伦比亚一战,德国队的左后卫是普夫卢格勒,就是现在在拜仁卖衣服的那位。

现在在图上传播最广的那张西德队的合影就应该是摄于这场比赛之前。西德队在战古哥伦比亚之后,以D组第一出线,他们的对手是谁呢?是E组第3名。但是当时E组第三难产。原因是E组比赛同阿根廷的B组一样,创意无限。E组的四个队是:英格兰,荷兰,爱尔兰与埃及(欧洲三兰和两年前欧洲杯一样分在一个组里)。结果E组前两轮,四个队都与对方战平,并且净胜球、进球数与胜负关系全一样。眼看E组就要上演四个队积分一样,净胜球一样,进球数一样,胜负关系一样的闹剧(当时我记得是第一轮2场全打成0-0,第二轮2场全打成1-1)

当时人们纷纷猜测E组最后怎么办?四个队只能出三个队,难道要加赛?或是抽签?最后一轮英格兰全力以赴1-0战胜埃及,而荷兰与爱尔兰战成0-0(记不太清,好像是这个比分,也可能是1-1)。小组第一解决了,但是谁又是小组第二?最后抽签,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女孩将倒霉的荷兰人抽成了小组第三,爱尔兰抽成了小组二。

于是,一场恶战拉开了帷幕。

7.

德国队横扫千军杀出小组,谁知风云突变,F组的抽签抽出了荷兰队为小组第三。德国一听之下差点昏死过去。再看自己小组的二三名分头和什么喀麦隆、西班牙面包交火。顿时锤胸顿足,高呼上当。谁知刚高呼了两声,便听身后号哭之声如钱塘潮,如大飓风,如山崩地裂,如日月无光,将自己这一点小小悲声彻底掩盖了。惊诧看时,原来是巴西队碰到了阿根廷,德国人看看巴西,也只好乖乖收声了。

德国小组赛后休息5天,皇帝把自己一个人关起来研究荷兰的录象。这荷兰在90年明显是越打越好,一场比一场难对付。分明走的是88年欧洲杯夺冠的路子。皇帝越看越发愁,不知如何对付荷兰人是好。这天正好情人西比莱前来幽会,皇帝依然坚持看荷兰的录象,看了8个小时以后,皇帝叹道,这荷兰竟是毫无破绽,如何了得。西比莱默然半响,忽道“小女子倒看出一个破绽,只不知是不是看错了”。皇帝无奈道“你且说来听听。”西比莱于是说出几句话来。皇帝初听笑,再听惊,思量再三,竟正是荷兰的罩门。只是这罩门实在太明显,竟无人敢于相信。非西比莱这等水平,断不敢出口。有分教:皇帝欲问称霸事,红袖笑指画图中。可怜荷兰一代霸王,竟死于小女子之手。时呼,命呼。

既然找到荷兰的罩门,德国队自然是立马开会布置。三个中后卫是奥根塔勒、科勒尔和布赫瓦尔德,两个Wing-Back则是布雷默和贝特霍尔德。中场为铁马、罗伊特、利特巴尔斯基,前锋是克林斯曼和沃勒尔。

这个阵容明显是加强了中场的拦截能力。后场皇帝已经是排出了能够使用的最强阵容。

却说这荷兰究竟有何罩门?十年以后,皇帝终于披露了谜底。原来1990年的荷兰体力不足,每场比赛一过70分钟,全队体力便直线下降。跑不动,拼不起来。荷兰的体能,身体素质本来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为何1990年沦落到如此地步,谁也不知道。就好像谁也不会怀疑巴西技术不好,德国心理脆弱一样,荷兰体力不足的毛病,大家看在眼里,竟是谁也不敢相信。皇帝看出破绽,定下的方针也就简单明了,不急于解决战斗,哪怕一开始落后,到最后20分钟,必有转机,一到加时,则荷兰休也。

却说荷兰碰到德国,全国民心沸腾,先到中国订购了10万辆自行车准备狂欢使用。这是我国当年接到的第一笔出口大定单,彻底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封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荷兰队休息时间只有三天,相当于一周双赛,德国休息5天,却是一周一赛的局面。但另一方面,荷兰终于从鸟不生蛋的撒丁岛回到自己熟悉的米兰,球迷人数大大增加,士气回升。终于也打出了自己的颠峰状态,为1990年世界杯奉献了一场经典之战。

战幕拉开,荷兰队抬棺死战,一上来就发动猛攻。尤其是古力特状态奇佳,那招急停急跑的过人招数竟是百试百灵,德国后卫线被他过得如入无人之境,顿时风声鹤唳,险象环生。然而天不助荷兰,巴斯滕明显毫无状态,每次古力特的传球,他总是慢了半拍。先是古力特摆脱对手强行传中,皮球滑过大半个空门,只要有人一碰,就是必进的局面。巴斯滕却偏慢了一步,冲顶的头皮和皮球差了0.0001公分。接着又是倒地的扫射又偏又高。荷兰前10分钟创造的机会,被挥霍一空。这德国虽然没有失球,却是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要知道德国不是意大利,能够在劣势下坚决顶住。德国的风格一定要压出来攻,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如果被荷兰这样打压下去,那是必败之局。

当此之际,老油条沃勒尔的作用就大得很了。他心知要打败荷兰,首先要把荷兰人杀红了眼的气势压住。于是怪招叠出。每次荷兰后卫明明已经把他卡在身后了,沃勒尔还左拉右扯,拽人加踢脚后跟,一定要把人放倒而后快。一旦德国发角球,这斯更是活跃到极点,不但冲前跑后吸引好几个荷兰后卫追他,还主动伸手拉拉扯扯,守门员已经抱住皮球,他还要追上去挤两下子。这些小动作完全不会有实际效果,还费体力,对手也很不舒服。气得荷兰守门员抱着皮球瞪着沃勒尔,一再指自己的脑袋,那意思“你丫什么毛病?疯啦?”

其实沃勒尔半点不疯。他要传达的意思很明确。“靠,跟他们拼啦,哪怕吃牌呢,决不能让荷兰人如此嚣张”。足球这东西,必须有一定的野性,太文明太面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几大黑帮多少总带点匪气,而西班牙面包之流离黑帮总差那么一截。德国人在老油条的带领下个个奋起流氓之,夺命剪刀脚、还我漂漂拳、佛山无影腿都施展出来。虽然仍处下风,却是不再任荷兰宰割。皇帝一看,大喜道“我德国又出一代名教头也!”十二年后,沃勒尔果然统帅德国,这是后话不提。

刚踢到20分钟,沃勒尔被里杰卡尔德放倒。沃勒尔好不容易遇到对手犯规,更是气势旺盛,跳起来叫骂。里杰卡尔德大怒,用黑人土话回敬。沃勒尔一听完全不懂,心知不是好话,他记性奇佳,死记硬背的一一骂回去,中间更加上自己创造的无数脏话。里杰卡尔德被他压着骂了一顿,估量着要抢回上风不那么容易,索性一口痰吐在沃勒尔头上。

沃勒尔万不料对手如此配合,马上拉住裁判申述。这就看出了高下。刚才两个人好像都失去了理智,红着眼睛想吃了对手。结果里杰卡尔德是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沃勒尔却丝毫不准备“以牙还牙”而是找到宝贝一样找裁判。可见一开始沃勒尔就预谋已久。

谁知道裁判稀里糊涂,居然先给沃勒尔一张红牌。沃勒尔想来想去,不知道裁判是何意思。还是皇帝曾经在美国混过社会,跟楼下洗车的阿米狗们有过交道,跑上来一顿西班牙语才说清楚了状况。裁判一听转身把里杰卡尔德也罚下了场。却忘记了收回沃勒尔冤枉的红牌。沃勒尔还要再说,皇帝说阿米狗都是如此,我美国认识的阿米狗给我换机油从来不记得把发动机盖回去,都要我自己动手。沃勒尔只好自认倒霉。

其实说到黑手,德国遭裁判的黑手才是又黑又关键。近10年的就有1990年沃勒尔的冤枉红牌,1992年欧洲杯决赛,丹麦人手球打进第二球,1996年欧洲杯决赛,捷克人禁区外摔倒给点球,1998年对克罗地亚被冤枉罚下队员失好局。全都是极其关键的大赛,极其关键的判罚。可惜德国不会玩悲情,否则几十年的呛声材料都足够啦。

8.

比赛刚进行了不到1/4,已经注定是一场经典决战。除了精彩的对攻,也出现了惊人的意外。

德国与荷兰各剩下10人,按说德国的心态应该受到更大的打击,因为沃勒尔完全是冤枉被罚的,里杰卡尔德则是自寻死路的。但实际上却是荷兰心态更加失衡。至此比赛被导入“比心理”的轨道,天下之大,能在德国手中逃生的也就没有了。

上半场后半段双方基本平分秋色。皇帝暗自窃喜。对于德国来说,这是一个几乎圆满的上半场,比分持平,连场面都扳了回来。“荷兰时间”还剩下最后25分钟,德国人个个磨拳搽掌,准备在下半场发动绝地大反攻。

下半场一开始,德国取得梦幻开局。左路的世界第一Wing-Back布雷默在一串精妙的配合与突破后杀到前场,直传禁区,德国另一名后卫布赫瓦尔德插上得球,急停后快速启动,摆脱了贴身紧逼的荷兰后卫,创造出一闪即逝的传中角度,倒地铲传,传出一个几乎与小禁区线平行的低球。荷兰守门员正犹豫是否出击,克林斯曼从远门柱横向飞奔而来。一个非常规的动作用内脚背将球一蹭,皮球改变方向飞进远角。距离太近,守门员反应不及,1-0!51分钟,德国人取得领先!

皇帝事后回忆“一切都在计划中,不过是进球提前了20分钟”。荷兰立刻发动绝望大反击。德国人则毫不犹豫的回收。够了,领先一球,荷兰时间就要结束了。这时候,精彩的比赛真正开始了。德国的克林斯曼和利特巴尔斯基成了荷兰人的噩梦。他们一次又一次坚决的反击使倾巢出动的荷兰人心惊肉跳。随时又可能进球了,不过双方的位置正好换了过来。

荷兰人狂攻德国的效果不佳,毕竟,强攻一个世界级强队可能是最困难的Mission了。1998年的巴西队攻法国是最好的例子。相反,德国人的反击威胁巨大。克林斯曼的状态发挥到了极点。他先是在狂奔中连续晃过荷兰两名后卫,一脚怒射被对方勉强托出。接着又是三个连续的漂亮变向将荷兰的右路变成了自己的后花园,吸引对方注意之后突然分到中路。利特巴尔斯基接球一扣,将最后一名荷兰后卫扣倒在地,随即射门。荷兰守门员鞭长莫及。幸好被门柱挡了出来。

然而荷兰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进攻,赌德国人有多少机会也不能进第二个球。然而德国最不相信的就是所谓“运气”。第71分钟,“荷兰时间”结束,荷兰人的体力开始下降。德国又一次反击到荷兰禁区线。利特巴尔斯基面对两个荷兰中后卫,冷静将球向左一推。布雷默在大禁区的角上停下皮球。这时荷兰人已经布防禁区,守门员也已经封到近角。看起来这不过将是一次比较有威胁的传中而已。说时迟,那时快,布雷默撩脚射出一记弧线球,皮球速度恰到好处,比所有可能的补救就快了那么0.01秒,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旋进球门右上角,2-0!

荷兰完了,所有的球迷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德国现在是意气风发,皇帝甚至换下了克林斯曼,他已经开始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了。这是克林斯曼最伟大的比赛之一,用皇帝的评价说,他这一场的发挥可以和贝利相提并论。而布雷默,还需要评论什么吗?他做到了一个Wing-Back能够作到的一切——决定了比赛的走向。

第89分钟,荷兰人一半因为裁判的照顾,得到了点球。科曼罚中之后,荷兰人已经没有疯狂检回皮球继续进攻的力气了。

终场哨响。德国2-1击败荷兰,进军8强。皇帝兴奋得连声高呼,“我们击败了荷兰队,一支击败了荷兰的球队可以击败任何人!”对于全世界的球迷来说。这,也是古力特和巴斯滕在世界杯的最后亮相。

这场比赛精彩纷呈,荷兰前20分钟的进攻,德国下半场的反击,都是世界最高水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裁判。这位阿根廷裁判把被侵犯的沃勒尔罚下场,算得是世界杯历史上少有的笑话。国际足联颜面无光,发誓一定要在裁判问题上收拾阿根廷人。我们马上就会看到,这实际上影响到了冠军归属的大问题。

【佚名读者附注】1990年6月25日,是90年世界杯上最有传奇性的日子之一。先是马拉多纳与卡尼吉亚,在对巴西的比赛时候,一传一射,将只会将球踢到球门框上的巴西人送回了老家。

接下来,荷兰与西德这对老冤家又在米兰见面了。西德VS荷兰,每当这两个国家队相遇,世界足球史上就会出现一出大戏。其实,两个国家本来就是邻居而且同种同族,比中国和日本的一衣带水还亲。但是两个国家偏偏就成了一对解不开的冤家,比洛塔尔与尤尔根的冤家还难解。洛塔尔与尤尔根好歹也是台上握手,台下踢脚。但是每当荷兰队与德国队相遇,两国球员在场上踢,两国球迷在场下踢,教练在场外较劲,几千里以外的中国,两队的支持者也在电视机前叫嚣不停,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不打个你死我活不算完。如果再加上几十年的国仇家恨,最紧张的可能就是两国的警察叔叔了。

如果说当年纳粹进攻西欧的事太遥远(当年德国空军可是在荷兰已经宣布投降的时候,将鹿特丹轰成平地)可以不提,那么双方球队与球迷结怨应该从1974年算起。1974年的世界杯决战,可以算是足球史上的经典了。具体情况,我当时还不懂看电视(而且也看不到),也没法会说清。我转一段我在网上看来的东西吧。

第六篇 决斗!凤凰与处女座之战!——1974年世界杯决赛:西德VS 荷兰

圣战背景:这是一场在德国本土进行的圣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德国人都不能接受失败。然而,他们的对手是“橙色风暴”——以全攻全守打法横扫天下、发起第三次世界足球革命的荷兰队,德国人所面临的困难并不比20年前面对匈牙利队时为小,甚至还尤有过之。

圣战简介:西德2-1 荷兰
决斗地:西德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西德进球:布赖特纳 25分钟,盖德穆勒 43分钟
荷兰进球:内斯肯斯 1 分钟

圣战功臣:
⑴克拉梅尔(国际足联讲师、西德人):又是克拉梅尔,他在赛前反复观看了荷兰队的比赛录象,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对手全面型打法的特点以及其队员执行这种打法时的习惯。终于被他找到了荷兰队的缺点和漏洞,设计了一招专门对付荷兰队的战术,并将这一设想原原本本地传授给了绍恩和他的弟子们:荷兰队发动攻击时,后防通常只留两个中卫在中场防范,后场两侧则门户大开,因此德国队在快速反击时应把球迅速长传到这里,前锋队员则不要轻动以吸引、牵制和迷惑对手,边后卫则要提前移动作好冲刺准备。他还告诉队员们只有在心理上做文章才能击溃“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约翰-克鲁伊夫!

⑵泰勒(当值主裁判,英国人):他不停的穿插跑动,明察秋毫,将失误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把这场比赛导演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开场56秒就判西德队禁区内犯规,让东道主在秒针还未走完一周就陷入了生死边缘,令观众在还未找好位置的时候心就吊到了嗓子眼,他的勇气和胆略令人敬佩不已,也由此被人称为足球史上的最佳裁判。(题外话:如果换到现在让一个英国人来当德国队比赛的裁判,我肯定会——呵呵!想多了)

⑶福格茨(西德队后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比赛德国队取胜的根本机会就在于钳制住天纵奇才的“飞人”克鲁伊夫,但这位荷兰人的技术、意识和身体素质的结合已近完美,要想在一对一的较量中战胜他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的,连贝肯鲍尔都评价说:“克鲁伊夫就象是一个捉不住的影子,他总是能随心所欲的摆脱对手得分”。而鉴于荷兰队的整体实力,德国人亦不敢用多人对克氏进行围剿而在其他地段和位置上陷入人数上的劣势。但福格茨居然做到了别人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以一个人的力量遏制住了克氏:尽管他在刚开场时被克鲁伊夫出人意料的举动戏耍了一下,但在接下来的89分钟里,他全神贯注的紧盯他的目标,如影随形的紧铁贴着“飞人”,并在尽可能不犯规的情况下尽量激怒克鲁伊夫、分散他的注意力,尼德兰人性格中的缺陷开始暴露无遗,他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精力花在了与裁判的交涉、争吵中(还因此在中场休息时由于挑衅裁判领到了世界足球史上第一张不出示在场内的黄牌),以至于这位世所罕见的天才球员在比赛结束后仍沉浸在逻辑混乱的闹别扭情绪之中,直到第二天才意识到比赛结果意味着什么,说出了那句后来流传很广的名言:“混蛋!我们失去了世界冠军!”

圣战点评:在这场决赛之前,尽管德国队也有着强大的实力,尽管他们是本土作战,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除了德国人以外,几乎所有的世界足球舆论都是一边倒的倾向荷兰队,认为荷兰队会获得最后的胜利。甚至在荷兰队失利后大多数的世界舆论仍然为荷兰队感到惋惜,认为荷兰队应该夺冠。在此,我无意指责世人对德国队怀有偏见,因为必须承认,1974年的荷兰队确实是一支几乎不可击败的完美球队,有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其领袖克鲁伊夫的足球技艺已臻化境,堪称绿茵场上“最接近神的人”。但是,世人常常忘记,历史已多次证明:德国队是不死鸟的化身,是能在灰烬中重生的凤凰!日耳曼民族的特性就是愈挫愈勇、遇强更强,他们从来就不相信什么神仙与上帝!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勇气、决心、智慧与力量!

言归正传!这是一场扣人心弦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比赛,无论是比赛的精彩程度、球员的个人表演,还是教练的临场指挥和裁判的判罚表现都堪称经典。这是一场最完整体现德国足球风格的比赛:强烈的民族自信心、精密的战术设计、严谨的场上纪律,当然,还有关键时刻个别球员的独创能力。

开场仅一分钟便以0-1落后的德国人并不慌乱,他们沉着而严谨的按照赛前的部署投入比赛,第25分钟,在人们印象中一贯最为简洁、从不粘球的赫尔岑贝因忽然带球连续突破、以牙还牙,打了荷兰人一个措手不及,赢回一个点球(题外话,此君2002年世界杯赛期间曾经到中国访问,还受邀在CCTV-5评论中国队的小组比赛,我忘了当时是哪个白痴主持人问他在世界杯比赛中有没有进过球,当得知没有时居然还流露出一分不屑的表情,气得我想跳进电视大嘴巴抽丫的)

福格茨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把克拉梅尔“乱其志,以擢其坚,夺其魄,以解其体”的战术指导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使克鲁伊夫在场上感到了厌烦,从而失去了比赛的兴趣。

第43分钟盖德穆勒打入的那个进球更是按部就班、近乎刻板的遵循了克拉梅尔的战术部署:荷兰队大兵压境时,作为边后卫的球员脱离了防守向前移动作好了冲刺准备,当贝肯鲍尔断球长传后,穆勒等进攻队员仍滞留在半场,并不轻举妄动以吸引对手注意力。

也许只有德国人才能在赛前预先正确的估计到对手的性格,也许只有德国队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清醒而又有条不紊的执行预定方案,难怪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感慨地说:“德国国家队踢球就像他们的陆军总参谋部准备战争一样,小心翼翼地计划着每一场比赛,在他们的计划中,任何人类的远见、精心的准备和刻苦训练所能获得的结果,都被计算在内,并为之做着最富献身精神的努力。”

【佚名读者附注】基辛格?他是当年从纳粹铁蹄下逃出来的犹太人,虽然他身上流着犹太的血,但是他当年离开德国的时候已经12岁了,肯定受的都是德国式的教育。

总之来说:荷兰队先赢后输,西德人靠轰炸机穆勒的一个进球,将世界杯留在了法兰克福。而荷兰人成了无冕之王。

如果说这只是一场比赛,球迷们为自已的球队难过、伤心或是庆祝庆祝也就算完事。偏偏这两国的球迷们不这么想得开。于是,1974年以后,在西德就出现了一个笑话——

甲:为什么荷兰人的耳朵都那么长?
乙:因为每个荷兰人小的时候,妈妈都会拉着他们的耳朵说:看国境那边住着世界冠军!

荷兰人也不干示弱,拿出了当年占领军的暴行实录,比如德国人没收了荷兰人的全部自行车一类的陈芝麻烂谷子。这一下子,两国的恩怨就结下了。而且越结越深。

1978年世界杯,第二轮分组赛,西德与荷兰打成平局,但是克鲁依夫不在了,皇帝也不在了。那届世界杯,西德队没有进入最后的决赛,而荷兰与阿根廷决赛,荷兰人又一次倒在东道主脚下。

两队又一次相遇发生在1980年欧洲杯的小组赛,当时还是小马的马特乌斯在上场三分钟之后,送给了荷兰人一个点球,但是荷兰人还是输掉了这场比赛,西德队拿到了那届的冠军。(可能就是因为小马初次上场的恶劣表现,尤普-德瓦尔从此极不喜欢小马,他第二次安排小马上场还是在1年半以后,小马也因为极少在国家队比赛中出场,被人嘲笑为“第7个轮子”——其意思为:替补的替补的替补)

问题出在了1982年与1986年两届世界杯上,荷兰队的这两届世界杯的预选赛上折戟没出线。而西德队则风光无限地得到两个亚军(第一次有点可惜,第二次嘛,德国人捡了一个大便宜,淘汰赛碰上了无论在球场上还是在战场上都是头号手下败将的法国,让德国队半决赛赶上意大利试试!恐怕……但是我想信,无论半决赛结果如何,西德队员都不会有眼泪,因为“德国男孩永远不哭”,这才是我心目的英雄!)当然了两届世界亚军预选赛没出线,球迷心情当然不好,于是荷兰的球迷在阿姆斯特丹上演全武行,警察叔叔不得不出动催泪弹驱散球迷。

荷兰球迷眼看着自已边上的那个邻居总在世界杯决赛里晃来晃去,而自已总与世界杯无缘,一定气不打一处来,越发把邻居恨得要死。想来德国人也不老实,他们一定天天在嘴里叨咕着那个笑话,打算用口水将邻居淹死。

当所有积怨汇集到一起的时候,终于火山爆发了。这个爆发点是在1988年欧洲杯的半决赛,西德队在汉堡主场迎战荷兰。根据我当时与现看到的报道反映,这场半决赛,可以称得上是一场战争。双方队员在场外场里冲突不断。

下半场,克林斯曼倒在荷兰队禁区,罗马尼亚裁判了点球,但是荷兰的球迷不干了。他们认为小克是个假摔(看来小克爱假摔的毛病当时就有),而且“罗马尼亚人在二战时也是那一边的,没错!”佩服荷兰人的联想能力!好好读二战是有好处的,知道了吧?德国队会输给什么样的球队?是当年的轴心国,例如:保加利亚(1994年),克罗地亚(1998年),意大利(1982年、2006年)、韩国当时是日本殖民地也算日本的一部分(2005年,2018年),阿根廷(1986年)就更不必说,多少纳粹分子战后全跑阿根廷去了,还有捷克(2004年),更不用说,捷克整个都给吞并了。海德里希就是捷克的总督。按这个思路继续寻找。

比如:马特乌斯执教的匈牙利(2004年)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想起来了,我记得德国队最近好像还在热身赛上很艰难地战胜地中国队,想想想想,中国与德国在二战中是什么关系来的?好像开始是盟友,希特勒还派军事顾问来中国帮助抗日来的,好像还给国军一些先进的武器来的。当然,最后中国跑到盟军一边去了。

德国队会输给什么样的球队的事探讨得差不多了。继续西德与荷兰的大战。当荷兰人知道向裁判申诉不会有结果之后,荷兰人就把进攻的目标转向了主罚点球的马同志身上去了。记得当时古利特、科曼等等轮流扑向马特乌斯,不停地干扰站在罚点上的马特乌斯,洛塔尔一次又一次地将放在罚球点上的足球拿起来,放下,又拿起来,又放下。他都助跑了,荷兰人又跑去把他给叫回来,没完没了。荷兰人指望用这种方法让马特乌斯罚不进点球。但是洛塔尔没有退缩,他成功地将这个球罚了进去,当他踢完球的之后,他紧张地举起双手盖住了双眼。可能他怕点球罚不进吧。

想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两年后,他在世界决赛上放弃主罚点球的事。我想他之所以不敢主罚,可能也和这场比赛,他罚进了点球,但是德国队最终输掉了比赛有关吧?

有关决赛点球的事以后说。

9.

却说德国大胜荷兰之后,迎来了下一个对手,捷克斯洛伐克队。这捷克队刚刚检了个大便宜,4-1狂胜我们米卢大师傅率领的哥斯达黎加队。说起来倒不是米卢师傅水平差,实在是哥斯达黎加的门将无法出场——该牛人被评为那届世界杯最佳门将。因此被捷克围在自己半场裸搞。高中锋斯库赫拉维同志独进三球将对手打成蜂窝。

这捷克混进八强,心满意足,再一看对面乃是目前实力最强大的德国队,干脆连准备会议都省了。直接就按上一场的阵容,上一场的打法出战,少输当赢,重在参合。

这边德国队则对阵容做出调整。老油条沃勒尔红牌在身停赛一场,自然顶上了里德尔。三个中场的搭配是铁马领军,利特巴尔斯基和拜恩左右辅佐,后卫线奥根塔勒自由人,科勒尔盯人,布赫瓦尔德中卫,两个Wing-Back依然是布雷默和贝特霍尔德。阵容也算强大,但是队员心理放松,觉得连荷兰都搞定了,这个捷克还不是开胃小菜而已。上下都有些轻敌。这也是德国队在米兰的最后一场比赛,半决赛将转到都灵举行。因此铁马等在米兰有家室的

队员不免出席个什么球迷见面会,竞选造势会之类……更加分心,不在话下。 
 
这天战幕拉开,中国球迷看着这比赛分外亲切。但只见捷克队前卫套边,边卫沉底,高中锋抢点,中场远射,活脱脱便是我们熟悉亲切的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看到酣处,资深球迷情不自禁,站起来高喊“传朱波,传朱波”,那捷克倒也听话,立马传到边后卫处。中国球迷乐不可支,连高丰文也连连点头暗惊,自己的看家本领怎么全被捷克偷学了去? 
 
捷克这个搞法,分明是拿德国当沙特裸搞。可笑德国偏偏还就怕这一套。须知德国这种全攻的球队,其实挺怕东欧球队防守反击,两翼齐飞的战术。再加上捷克队放假一周,体力充沛,大家又拿这场当最后一场来踢,人人兴奋个个神勇,顿时抢得上风。开场15分钟内,捷克队染得两张黄牌,也可见捷克人拼抢之积极。反观德国,铁马因为与荷兰比赛时得黄牌一张,本场比赛小心翼翼,生怕再有黄牌,影响半决赛上场。德国的中场竟被捷克压制住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捷克正在enjoy压着世界第一强队暴扁的快感,这边德国发起反击,三传两递便输送到捷克禁区,克林斯曼对脚倒地,裁判立马判罚点球。铁马主罚。一脚大力射门令守门员全无反应。1-0!德国领先,时间是上半场25分钟左右。 
 
德国失势得分,捷克优势丢球。德国队顿时来了精神!尤其克林斯曼觉得大出一口恶气,谁知一个不小心,动作过大,也吃黄牌一张。 
 
捷克队大怒之下,越发和我们中国队相似。只见捷克的斯库赫拉维同志威风八面,在德国队禁区内左顶右顶,下面“捷克马林”库比克左冲右突。两个边更是两翼齐飞,好不热闹。幸好德国队一球领先后渐渐回过神来,队型紧凑,没再给对方多少机会。捷克队狂攻一阵见机会不多,更加烦躁,38分钟再领一张黄牌,上半场未完,捷克已是三黄在身,这也预示了捷克后来的崩盘。 
 
下半场开工,德国守得更加滴水不漏,问题是前锋攻击不力。克林斯曼状态奇差,连变向都不会了,一需要过人,干脆就是往前一趟然后狂追。有分教:绿茵场变田径场,踢球人改赛跑人。倒是里德尔还不时扣一扣盘一盘。皇帝气得七窍生烟,却也没有什么奇兵可用。捷克人虽然盘活了两个边路,但中间难以抢点攻门。原来科勒尔闲来无事,看过亚洲区预选赛,对于如何让柳海光型前锋不进球大有心得。于是捷克柳海光自然也就没什么机会了。 
 
比赛进入僵持阶段,德国是攻击力太弱进不了球,捷克是压着对方也不进球,但是德国一球在手,占据主动。捷克越踢越急,越踢越狠,70分钟终于酿成大祸,一团混战中捷克队员内梅切克动作过大,被裁判当即罚下,捷克10打11,德国更加游刃有余。 
 
捷克一看大势已去,死马当活马,连续换上2个前锋轰炸对手。顿时只见德国禁区内一群柳海光、马林、王宝山、李辉好不活跃。皇帝琢磨了一下釜底抽薪,换上生力军安迪-穆勒加强中场切断对方弹药输送。果然捷克队一群前锋蹲在禁区嗷嗷待脯,德国却把球切断在中场闲庭信步。捷克彻底崩盘,最后时刻再申请黄牌一张,以四黄一红的记录留下最后的形象。 
 
终场哨响,德国杀进4强。这场比赛的关键在于德国意外获得的点球,使德国能够把持局面的主动,即使在自己攻击无力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这个点球,德国必须在不利的情况下与对方强攻,则后果难以预料。与前面四场比赛相比,德国这一场赢得最是不令人佩服。 
 
赛后皇帝在更衣室大发脾气,尤其怒斥克林斯曼。16年后,克林斯曼竞选德国主教练,皇帝还记得他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记录,这是后话不提。 
 

10.

却说这德国队凭一个运气点球气死捷克杀进四强,虽然场面难看,也说得上功德圆满,大家在更衣室开起party,主打节目乃是小帅哥克林斯曼高唱“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铁马和布雷默立刻跟唱“不采白不采呀”,这三架马车在米兰常年恶搞,轻车熟路。利特巴尔斯基兴致大发,跳到桌子上唱起了“十八摸”。书者暗表,这利特巴尔斯基乃是参加过1982年世界杯聚赌的老流氓,虽然隐藏很深,关键时刻还是偶尔露峥嵘,不可小看。

大家正在载歌载舞,皇帝铁青着脸从外面进来。皇帝这场几乎没喊哑了嗓子气炸了肺,还被媒体拍下了大量怒发冲冠,毫无风度的照片,正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进来居然听有人唱什么一呀摸二呀摸,也没看清楚是谁,一抬眼只看见克林斯曼站台上举着个卡拉OK的话筒,以为就是小克干的。这一下彻底爆发,飞起一脚就踢。皇帝也是顶级球员出身,这一脚好生了得,将满满一桶冰块踢得飞了起来,飞过整个房间撞在墙上,轰隆一声巨响,冰块洒了满地。

德国众将一看形势不妙,马上收敛。如铁马,利特巴尔斯基这种老痞子立刻做职业状,脚下抹油滑到一边。只苦了小克经验不足,站在台上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被皇帝抓住好一顿臭骂,大意是屎你是一滩屎,命比蚁便宜,我开奔驰你挖鼻屎一类,不一而足。并断言小克永远成不了贝利这样的球星,小克开始还站着傻听,皇帝越骂越来劲,几个队医看情况不妙,赶紧搬来凳子让小克躺下。皇帝以为自己把小克骂瘫了,这才收手。

皇帝这一骂,德国众将士从骄傲自满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安心准备下一场比赛,德国队一个心理危机安然度过,因此主帅一定要压得住阵脚。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转过头来,I帮(意大利)和A帮(阿根廷)的半决赛先打,I帮意外主场失手被A帮拿下,A帮付出的代价就是4个主力不能打决赛。大家心里清楚,现在谁打进决赛,谁就是冠军。A帮现在这实力只怕收拾中国队都有问题。因此下一场半决赛其实就是真正的决赛。

对手是英国人,他们刚刚从喀麦隆身上抢来四强资格。说来好笑,英国人这届实力强大,颇能玩玩地面进攻,谁知道但凡地面进攻行云流水之时,就是英国人落后之际。1/4决赛上半场便是英国人给非洲人上技术课,结果落后。下半场英国人一顿狂轰,侥幸胜出。也亏得裁判明察秋毫,三个点球无一漏过,并由此成为当届最佳裁判执法决赛。

英国对德国,谁能胜出?皇帝排出了一个攻击阵容,换了三个队员,中场铁马的助手换成了哈斯勒和托恩,沃勒尔复出代替里德尔。那边英国媒体大肆炒做,要发扬二战反法西斯的精神,将德国坦克彻底打垮。有道是打德国不必动员,尤其是街头痞子加斯科因更是扬言要教德国人踢真正的足球。相比之下,德国人比较沉默。

7月4日,半决赛英德大战拉开战幕。更衣室,皇帝对队员发表着最后的演说,“诸位,一年前,就在我们与威尔士的生死决战之前,柏林墙倒塌了。你们每天几个小时的守在电视前,想知道我们国家未来的命运。六天之后,我们击败了对手,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现在,一年之后,我们将是最后一届西德队,德国即将统一,我们现在踢的是西德队历史上最后的几场比赛。如果我们赢了,在西德队消失的时候,它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球队之一。先生们,命运就在你们手里。”

门打开了,球场上的欢呼声潮水般涌进来。去吧!去创造历史吧。

11.

英国人打到半决赛,总算是阵容相对固定下来,比起上场就换了一个人,队中对于德国来将最危险的人物乃是加扎,这厮乃是街头混混出身,球风怪异,打法新奇,对德国这种科班出身的队伍颇有杀伤力。德国的原则是管你是谁,我该怎么踢还怎么踢,而德国该踢的就是攻势足球,这就注定了本场是非常漂亮的比赛。果然,此战被评为经典之战,乃是1990年世界杯最好的比赛。所以有人造谣说90年德国越踢越差乃是错误地。 
 
战幕拉开,观众眼前一亮。双方都大打攻势足球,希望干净利落无可争议的拿下对手,场面煞是好看,更由于双方都是强调意志品质的球队,身体接触极其火爆,场上拼得刀刀见血,令观众大呼过瘾。但凶狠不等于粗野,双方本战铲球上百次,平均一分钟不到就是一铲,但无一人因为铲球拿到黄牌,为世界足球做出了榜样。 
 
英国人占得上风,加扎在中场纵横驰骋,光芒甚至压倒了铁马。他连续多次组织起危险的攻势。德国守门员伊尔格纳已经闲了好几场,这时候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而且表现上佳!高接低挡连续搞出莱因克尔和普拉特的射门。但老这么搞也不是办法,皇帝被迫做出调整,老油条沃勒尔下,里德尔上。这是德国在本次大赛第一个上半场的换人,充分说明了比赛的压力。 
 
英国人的特点是比赛打好了,容易过度兴奋,从而露出破绽。德国队凭借坚强的意志顶住了对方猛攻之后,逐渐扳回形势。双方势均力敌,德国两个Wing-Back频频上窜寻找英国人的漏洞。 
 
下半场开始不久,德国人获得任意球,布雷默一脚怒射,皮球打在跳起的帕克脚上高高弹起,吊向英国大门希尔顿在对方罚球时坐倒,现在竟然半天站不起来,眼看着这个球缓缓进门,这也是英国的特色之一,守门员不用死不算完。可怜人希尔顿一代名人,被用到大妈时代,丢了这个大脸才批准退役。 
 
1-0,德国领先。帕克怒火中烧马上再度犯错,侵犯哈斯勒领得黄牌一张。皇帝一看对抗激烈,哈斯勒有伤难以支持,干脆以罗伊特换下哈斯勒。这边英国人也是调兵遣将,换下屠夫同学,换上史蒂文斯孤注一掷,全线进攻。 
 
面对英国人全线狂攻,防守并不出色的德国人出现不少漏洞。终于,最严重的漏洞出现在80分钟。帕克带罪立功长传找人堆里的莱因克尔。德国三个后卫扎成一堆,却无人盯人一一将皮球漏过,有个家伙还很风骚地企图用后跟勾下皮球。相比之下,莱因克尔的动作极其简洁,一卸一射干净利落,伊尔格纳毫无机会,1-1扳平!英国人再次在最关键时刻由关键人物射入关键进球。 
 
比赛进入加时,德国队的换人已经全部用光,英国人则扣住最后一张牌在观察。双方体能下降,场面从精彩转向悲壮,但漂亮的突破和射门依然层出不穷。加扎脾气暴,久攻不下出脚伤人拿到黄牌,这边德国嫌裁判处罚不力,由布雷默报复也拿到黄牌一张,双方继续持平。 
 
最后时刻,比尔兹利射门中柱,吓出德国一身冷汗。要知道,英国人就是凭最后的进球整死了比利时。冷汗未干,德国阵中恼了一员虎将,布赫瓦尔德狂奔数十米杀到前场也是一脚怒射,同样中柱弹出。这回轮到英国人一身冷汗,看时间时,已经走到了119分钟! 
 
120分钟战毕,点球大战,德国毫不手软,第一个出场的布雷默罚中,英国则由莱因克尔罚中,第二轮铁马和比尔兹利,第三轮帕特和里德尔都弹无虚发,第四轮皮尔斯的射门被没收,而托恩关键时刻毫不手软再下一城。最后一个英国队员瓦德尔心理压力太大,怒射却打了飞机。德国连续第三次杀入决赛! 

12.

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1990年世界杯最后的高潮——决赛。可惜这场决赛也是有历史以来最不对等的比赛了。俺记得中央电视台的评论——大家应该有个概念,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央电视台说话会多么四平八稳——是这么说的“这场比赛不是五五开,连什么四六开,三七开都说不上,这场比赛是一九开!阿根廷能够有那么个‘一’,完全是因为还有马拉多纳在”。

不过,阿根廷一样是大好男儿。只要有一点机会,就要赌上一百倍的努力。比拉尔多战前动员讲话,据谣言社的同志们整理,大致如下:“兄弟们,咱们现在只能豁出去了。什么狗屁风度,名誉,形象,美眉的爱慕,咱都顾不上啦。万众一心,就一个字‘死守’!拖死德国人!就是拖不死他们,也要让他们这个冠军拿得困难。诸位,要得到强者的尊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强悍,我们今天为荣誉和尊重而战”。接下来还举行了一系列扎小人喝血酒等富有南美风情的活动,不必细表。

再说这德国队打完半决赛,皇帝只开了一次会,确定最后的上场名单。看了这么久的《德国队在1990》,同学们应该不需要我详细列出了吧?最后的悬念是,中场除了铁马之外的另外两个名额。皇帝看了四个球员半天宣布哈斯勒上,因为一年前,正是哈斯勒在最后一场落后一球的情况下上演了绝地大反击,将德国送入世界杯。最老的利特巴尔斯基上,因为利特巴尔斯基已经有2次世界杯决赛的经验。(1982年,1986年德国2次打进决赛,2次获得亚军)。

这之后,皇帝宣布全体放假,自己跑去听音乐会。谁知道闹出个花絮来。那帕瓦罗蒂一眼看见皇帝坐在台下,竟然狂奔下来跑上观众席,跪倒在皇帝面前亲吻他的手,高呼“my majesty”,原来这厮是皇帝的fans,皇帝大窘。

1990年7月8日,意大利罗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而整个罗马却成为了不夜之城,尤其是体育场内,蜂拥而来的德国球迷挥舞着成千上万面国旗,用照相机拍摄一切,闪光灯的密集程度达到了这样可怕的程度,你感到整个银河都落到了人间,落到了体育场。那时候还说得起青春年少的俺坐在电视机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战幕未开,先是世界杯入场,一辆吉普车上,四位仙女姐姐护卫着世界足球的最高荣誉——国际足联世界杯,绕场一周,欢呼四起。随即是那段老球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宣传短片,那个黑白足球缓缓的飞行着,从比萨斜塔,从米兰大教堂,从罗马斗兽场,从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成就前一一飞过,飞向未来。画外,那首著名的《意大利之夏》高昂响起:这才是世界杯,这才是多少英雄为之奋斗终身的世界杯。四年之后的世界杯在美国这个文化沙漠举办,就再也找不回这份高雅华贵的感觉了。

就在全场气氛达到最高潮的时候,德国队与阿根廷队出场了。这里,将是这些英雄们决斗的场地。

13.

随着主裁判的哨声和山崩地裂的欢呼,90世界杯决赛终于拉开战幕。

这不再是技术和队型的对抗,不再是精确的计算和战略战术所能引导的比赛。这是血性的对决,是生命的抗争,是不屈服的战士要掐住命运的咽喉,是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认输的疯狂。

阿根廷队全线死守,德国人从第一分钟就把对方狠狠压在了自己的半场。阿根廷人疯狂地铲,拉,推,绊。到目前为止,德国人已经证明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实力可以打败德国战车。但是,如果对方只要求同归于尽呢?120分钟以后是点球,阿根廷拥有戈耶切亚,他已经连续2场靠扑点球淘汰了对手,那四个不可思议的扑救使得他在阿根廷永远拥有了004号信箱。当然,德国人也不是孬种,自有点球以来,还没有一支球队能在世界杯上靠点球打败德国人。但是,那毕竟是阿根廷人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因此,很多同学对90年决赛是很鄙视的。确实,那是技术水平最低的一场决赛了。但是我不是这样。我以为,用血来写的故事,永远是最吸引我的。这样的阿根廷人远比2002年潇洒死亡的那支更被我尊重。

全世界人民瞠目结舌,世界杯决赛打成了这个样子,真是始料不及。阿根廷是踢红了眼,连老马都不断挺着大肚子跑回去参加防守,而负责盯他的布赫瓦尔德本来就是全攻全守的高手,干脆也跟着他全场飞奔。加上皇帝还在底下打气:“不要怕,你比马拉多纳技术好,他去年就训练了77天,你小子可是德国劳动模范,跟他拼脚法!”布赫瓦尔德一听血气上涌,盯得老马几乎动弹不得,全场下来倒是老马逼急了对布赫瓦尔德三次犯规。

这德国队把阿根廷挤压到了几乎是禁区线附近,发现阿根廷和阿联酋虽然都有个阿字,区别还是很本质的。同学们拿出“多射门”的法宝来,围着阿根廷人的球门狂轰烂炸,一口气射了十几脚,居然毫无建树。倒是阿根廷被逼急了也借任意球射了一脚。这一脚高出横梁毫无威胁,谁也没想到这一脚居然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本场决赛中,阿根廷就射过这么一次

门!也正是由于阿根廷队员的冲动,留下了打破这个记录的可能——如果谁能在决赛中根本不射门的话。

半场结束,双方创造了一系列记录,比如控球比例,活动区间,射门等等,都是属于千古绝唱型的。德国队队员纷纷抱怨说全在阿根廷那半边活动,对自己的那一半场地很不熟悉。铁马则愤怒谴责阿根廷球员动作野蛮,居然活生生把自己的球鞋底都踢断了。皇帝也没有什么更多办法,只说看来阿根廷决心很大,下半场我们继续死攻。

下半场开战,双方继续操练半场攻防。关键时刻,已经绷到极点的弦终于断裂了,65分钟,佩德罗-蒙松动作过大,被裁判直接红牌逐出,记忆中这是有世界杯以来第一个在决赛中被红牌的队员。德国11打10,皇帝一咬牙,下令以罗伊特入替贝特霍尔德,前文多次说过,皇帝骂贝特霍尔德关键时刻老掉链子,乃是最不可靠的队员,在决赛的关键时刻将他换下也是一个例子。

时间逐渐走到了最后10分钟,就在这个令人窒息的时刻,一声哨响,第83分钟,在一次看来并非非常严重的犯规之后,裁判判罚了点球。

这个点球成了阿根廷球迷永远的伤痛。确实,当决赛被踢成这副模样之后,谁也不敢排除这样的可能,即国际足联决定,无论如何不能让阿根廷拿到冠军。但是,也没有人可以否认,在1990年,德国人是世界之王,没有人敢说,我比德国人强。

这个时候惊人的变化发生了。点球手铁马示意,由于他的球鞋断了,刚刚更换了新球鞋,还不适应的他无法主罚点球。德国队中,布雷默主动走了出来,走向罚球点。整个世界一片沉默……

我后来一直在猜,那个时刻布雷默在想什么。也许,他想到了自己一旦罚进这个球,德国淘汰阶段的5个进球就有3个是他进的,他将成为德国1990年夺冠最大的功臣之一。也许,他想起了4年前,同样是世界杯决赛,同样是面对阿根廷人,德国人坚强的将比分从0-2改写到2-2,却在最后时刻被老马的一脚妙传打下地狱。甚至,他也许想起了这已经是德国人连续第三次进入世界杯决赛,他不能容忍世界杯再度搽肩而过。

总之我们知道,布雷默选择了推射角度——对方最擅长的扑救方式。我们还知道,那个球几乎是贴着戈耶切亚的手指头尖,也贴着门柱,进去了……

德国人疯狂的吼声几乎掀开了体育场的天顶!布雷默咆哮着冲向教练席。后面追上来的队员不管不顾的拉倒了他,再跳起来重叠在他身上,包括西装革履的皇帝本人!

我们是世界冠军了!我们马上就是世界冠军了!我猜,和贝利描述的一样,德国人心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问“你能相信吗?我们马上就是世界冠军了!”

接下来的比赛不再有悬念。2分钟后,绝望的德索蒂向德国人的腰间一脚踹去,使阿根廷人面对11打9的局面。绝望而疯狂的马拉多纳拼命哀求裁判不要出示红牌,结果自己领到黄牌一张。无论如何,他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死得像一个战士。

终场哨响。终于结束了,1990年世界杯,德国人第三次夺得了世界杯。皇帝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以队长和主教练身份2次夺得世界杯的人。漫天德国国旗飞舞,闪光灯这时候已经不再是银河了,它们已经聚成了片,变成了海,连上了天……

一片疯狂之中,铁马骄傲的高高举起了世界杯。在这个高潮的时刻,镜头逐渐拉高,拉高,体育场变成了灯海中璀璨的宝石,足球,随着《意大利之夏》的调子再度起飞,飞向宇宙。那,就是90年世界杯,和90年的德国队,我最爱的世界杯,和我永远的梦之队。

『后记』

14.

嗯,这个东西写了很久,刚才去查了一下,第一篇是2004年一月写的。不知不觉,已经2年多了。最恐怖的,想一想,距离1990年世界杯结束,已经16年了。

16年,弹指一挥间,那一代球员在我心里的印象依然清晰,98年的时候流行一首歌叫《真心英雄》,那,就是我对他们的全部感受。也是16年以后,我还会想起他们,会还有动力写起他们的原因。我们随着这一代球员看足球,在年少轻狂的时候看他们登顶一览众山小,在逐渐成熟起来的岁月里,看他们老去,却仍然执着,仍然真心。

我本不长于文,足球却比童话更美。不如简单列一列《德国在1990》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我觉得,这些用生命写下的东西,是最好的跋。

铁马(马特乌斯),28岁在1990年登顶之后,铁马于1992年膝盖重伤,并奇迹般的恢复,参加了1994年、1998年世界杯。直到1999年,38岁的铁马还在欧洲最高水平的冠军杯决赛中主力上场。在1-0领先的情况下,铁马被换下场接受观众最后的欢呼,2分钟后,年轻的曼联以2-1逆转比赛。

小克(克林斯曼),1990年后一度陷入低谷,但重新崛起,参加了1994年、1998年世界杯和1996欧洲杯。1996年带领德国队登顶欧洲杯,一路艰难,到最后决赛,德国队全队连伤带病只剩一名替补,在被误判一个点球的情况下,绝地反击,反以2-1夺冠,是为欧洲杯历史上最难以置信的奇迹之一。后出任德国队主教练。

皇帝(贝肯鲍尔),1990年后先后担任马塞俱乐部欧洲赛场教练,即带队击败如日中天的AC米兰夺得冠军杯。担任拜仁临时教练,第一年带队保级,第二年即夺德国联赛冠军,后担任德国世界杯大使。现为世界足联主席有力侯选人。

沃勒尔(外号“老流氓”),1994年以33岁高龄参加世界杯,为德国队贡献颇丰,被淘汰后白发的沃勒尔坐地痛哭的背影配以Titanic的音乐,是那年的经典。后担任德国队主教练,受命于危难之际,率领德国于2002年再次打入世界杯决赛。

布雷默:1990年德国足球先生,1990年世界杯德国队夺冠的最大功臣,在1994年已经老去,当在关键时刻被换上场的时候,大家甚至以为是教练看错了人。

感谢他们,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全文终结*

评论(3)
热度(126)
  1. 共1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伯伦希尔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