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勒夫的荣光与困局——欧洲杯德国队技术报告

德意志战车再次起航,黄金一代能否赢取德劳内杯续写辉煌?勒夫能否率领球队在西班牙王朝后开启崭新篇章?靴室笑谈社【欧陆烽火】栏目不专注于千篇一律的赛后复盘,而是尝试梳理出德国队在勒夫上任以来历届大赛的细节变化,由此对目前德国队的凭持和缺憾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对其在2016年欧洲杯的前景进行合理预期。



(一)2008,蛰伏

思绪的卷轴回到2008奥地利瑞士之夏,相对于另一场半决赛西班牙对俄罗斯的一边倒,德国与土耳其激战正酣,此役勒夫排出了万年不变的4231铁阵,特里姆方面则由于伤停和黄牌累计东拼西凑出了一套残阵,队长尼哈特和中场核心图兰等人悉数缺阵,看似一边倒的比赛,却是悬念重生高潮迭起。

德国这边的人员配置延续了2006年的本土世界杯,唯一改变在于右边路老将施耐德隐退,由施魏因施泰格右移代替,空出来的左前卫位置由波多尔斯基回撤填补,并在中场增加了一名后腰球员(弗林斯肋骨骨折,希策尔茨贝格或罗尔费斯代替),由此变442为4231。彼时的德国队秉承了传统德意志的风格,球员身材高大、球风坚硬顽强、战术执行力高超,但也正因为球员身材高大,造成脚下频率偏慢、技术偏粗糙,波多尔斯基这种在如今的德国队技术排不上号的球员,在那支德国队却是技术拔尖的存在,而巴拉克相对其他技术粗糙的队友来说不失力量和对抗,又多出来双足精确击球带来的左右调度能力和前插争顶高球的能力,便立即可以上升为全队核心;反观土耳其这边,东拼西凑出来的阵容却没有丢失个体灵活性,由于德国非常需要拉姆在左路的逆足内切推进,进攻一深入,很容易被抓身后,所以从一开始卡其姆、萨布里、阿尔滕托普三人便利用脚下优势轮番冲击拉姆镇守的左路,加上左中卫梅策尔德是一个蹲坑型的中卫,辐射队友的能力非常有限,他与拉姆之间的空档一旦被萨布里穿插利用,加上相应一侧的高大后腰无法快速落位,力有不逮的拉姆在少有的狼狈不堪中,亲身见证了土耳其在自己防区的两个进球,如果不是补时阶段完成了救赎,这场半决赛将作为反面案例长久停留在拉姆光辉的职业生涯中。


磕磕绊绊进入决赛,面对王朝开启前的斗牛士军团,勒夫企图贯彻抢开局的思路,选择控球打法并在前十分钟形成压制,技术劣势慢慢显现后优势重归西班牙,西班牙在托雷斯打入一球后继续占优,之后创造的绝对空档和绝对机会也远多于德国,德国这边只能依赖克洛泽的回撤和巴拉克位置的模糊在起高球时兴风作浪;下半场落后的勒夫仍想通过层层推进寻找机会,但一进到核心区域不用西班牙球员过多防守动作而往往自己出现传接停滞,或者空档找到了却停不好球,类似的低级失误比比皆是,最终成为了西班牙王朝开启的第一个背景板。

综合这次大赛来看,虽拿到了亚军的成绩,勒夫强调技术能力的指导思想和球员本身技术低下的矛盾已变得不可调和,当经济基础无法满足上层建筑,变革势必到来。



(二)2010,变革

总结勒夫的执教思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便是“拿来主义”,前有范加尔对小猪和拉姆的改造,后有瓜迪奥拉对拉姆和格策的全新使用,这些俱乐部层面的细节改变,勒夫都是直接拿过来就地移植的。勒夫的另一特点是紧跟时代潮流,当梦三把传控足球演绎到极致,勒夫对德国足球的改革也在慢慢开展,具体开来,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清人,不破不立,年龄偏大或者技术有明显短板的,放弃,弗林斯、梅策尔德等人再也无法跨入国家队一步,甚至是功勋队长巴拉克;

第二,改造防线,从柏林赫塔扶正老将弗雷德里希为左中卫,弗雷德里希相对于梅策尔德来说,在中边卫摇摆人的位置上浸淫多年,这使他位置感不俗以外,还能体恤到边后卫队友的需求,即,在中卫位置上不拘泥于蹲坑站位,还能视情况横向补位边后卫的身后和身侧;对拉姆的使用则照搬范加尔的使用顺势右移,左后卫则启用拜仁新人——擅于出球的左脚将巴德斯图贝尔;

第三,改造中场,彼时的小猪由于脚下频率和加速度不够,在边路位置已蹉跎多年,后在09/10赛季被范加尔大手一挥改造成后腰,发挥视野强调度好的特点并规避开缺陷,勒夫同样就地移植了这一变化,遂立小猪为全队攻防核心,并融入赫迪拉这种奔跑覆盖元素以辅佐;

第四,整合攻击线,这方面有三个重要人选——拉姆、穆勒、克洛泽。克洛泽能把持德国主力中锋位置十多年之久,在于他的拉边持球、他的回撤反哺中场、他的大范围接应拉扯、他的一脚出球意识,做好轴心策应工作的本职之余,对禁区的冲击和高球争抢又不遗余力,这些库兰伊、戈麦斯、基斯林不曾拥有的素质,相当于让勒夫的攻击线始终多出半个人选的优势;穆勒的意义,则在于体魄和奔跑,进可压制防线,退可参与阵地防守构建4-4防线,免于厄齐尔在防守端的消耗,他的脚下虽然谈不上精细,但传接水平也足够应付一般局面,优良的配合意识和不俗的嗅觉,加上终结能力和自带战斗属性,这让他成为了中锋身边完美的游弋攻击手;最后说拉姆,强大的助攻能力和一对一快速下脚只是一方面,他的最大特点则在于长期摇摆在左右边卫和居中后腰间继而培养出的边后卫中独一无二的全局意识——区别于博格巴和阿拉巴这些建立在身体素质之上的跨界强人,拉姆在推进过程中,能较好观察到队友的位置从而调整好步点选择出一条最佳路径将皮球从狭长的边路地带摘出给弱侧中路或者更远端的队友,此举对球队迂回控制的意义重大。此外,后期的拉姆还培养出了前提至肋部区域分担核心前腰之责直接助攻的能力,可以说拉姆的跨界,完全依赖于自己纯熟的技术和高人一等的大局观,这对于勒夫强调多走脚下继而增强传接精度的指导思想来说,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而拉姆对于中场推进和脚下球控制的意义,也直接催化出勒夫的另一重要思路——不平衡边卫布置,当然,这是后续内容。


唯一的延留,在于两点,一是波多尔斯基继续抱着一边打,不用分心于回撤组织或者内切突破,只需完成他顺足传中的任务并发挥后点抢点射门的特性;二是后卫线上的默特萨克,而关于中卫的使用,勒夫在上任以来始终在校正调整。


彼时的2010年的德国队,局部技术优势并不逆天,但足以保证反击质量,同时也把厄齐尔在由守转攻时的推进能力和最后一传能力发挥到极致,对英格兰和阿根廷的大胜是勒夫改革后的代表作,之后勒夫碰到了他的老对手——西班牙。

这场当届名局相信不用多回顾,虽然比分是0比1,但可以说勒夫的德国被西班牙全场压制。西班牙当届的核心思路,是放弃盲目的加速突击,而是以中场的稳妥控球层层推进维持阵型密度继而架构起防线布局,这一切实施的基础,在于其中场球员强大的技术优势。

纵使勒夫不断附和趋势,强调脚下技术的重要性,但终究还是无法跨越时代的局限性和深深刻在两个民族骨子里的足球风格差异,譬如西班牙球员天生的灵活性带来的闪转腾挪能力,譬如拉玛西亚中场对于微小局势十年如一日的洞察训练带来的钻缝球传接能力,这些十年百年的思路优化和积累差距,是勒夫为首的一代人可以适当弥补但绝对无法完全弥合的。

既然如此,勒夫必须找出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符合趋势同时也要标新立异刻上自己标签的道路。

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讲,结合之后两届大赛的教训与改变,勒夫的选择,在于继续加强中场球员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中卫在防线的堆积来进一步提高防守质量,即使是弱化一条边路进攻的四中卫体系也在所不惜,即使攻不进去,也一定要守得住,因为防守之于大赛的意义,不言自明。

(三)2012,校正

时针拨回到四年前,仍然是半决赛,勒夫迎来了另一苦主——意大利。

勒夫的第三个特点,是能随机应变根据比赛形式进行人员调整,及时的纠错能力非常强,08戈麦斯状态稀烂,果断换之,10巴德斯图贝尔被克拉西奇爆掉,果断换之。

这届大赛,由于勒夫在边后卫上的用人习惯,卡斯特罗、施梅尔策等传统边卫由于勒夫惯用不平衡边卫,且拉姆一定会占据唯一一个正统边卫位置的缘故,并不怎么受勒夫待见,再加上博阿滕打边卫时更愿意在右路,所以勒夫将拉姆左移,同时也支撑起了波多尔斯基最后的一届完整大赛。


本场赫迪拉小猪克罗斯继续在中场组成铁三角,类似于10打西班牙一样,在皮尔洛、马尔基西奥和蒙托利沃面前占不到明显优势,加上胡梅尔斯接连高光后的突然失常,而另一中卫巴德施图贝尔并不以防守见长,无力独自完成扫荡应付一对多的局面从而支援到胡梅尔斯,胡梅尔斯和博阿滕之间的右肋部连续被卡萨诺打穿,这场德国防线的脆弱,堪比08打土耳其那场。进攻方面,穆勒缺阵,顶替的厄齐尔名义上是右边前卫实则是个游弋接球手,并不窝在右路,加上拉姆的左移,右半扇的进攻组合实则只剩博阿滕和赫迪拉,效果可想而知。而戈麦斯的首次触球,不管是停球还是回敲,都非常生硬,接应范围也不大,无法有效融进攻击小组,更无力策应阵型的弹开,这也是勒夫一而再再而三舍弃他的原因。

勒夫看到了德国右路的问题,下半场用罗伊斯换下了波多尔斯基,克罗斯上提为左边前卫,罗伊斯在右路的持球和突击效果立竿见影,同时克洛泽换下了戈麦斯,可以说勒夫的眼光很准,做到了对症下药,拿回了中场优势,但并没有解决三十米区域的攻坚问题,得势不得分,从而让意大利进入了最喜欢的防反模式轻松抓住了三次反击机会,可接连被马尔基西奥和迪纳塔莱挥霍。之后德国全线压上,诺伊尔化身门卫压过半场,持续冲吊依然打不透意大利,终完败。

面对苦主的两次失利,如果说之前的西班牙是因为勒夫跨不过时代局限性,而这场对意大利的失利,则对勒夫的人员布阵提供了校正案例。


首先,戈麦斯靠不住,克洛泽上不上,德国的进攻顺畅度是两个概念;其次,德国的边路进攻过于倚重拉姆,拉姆在哪边,另一边肯定弱;再者,拉姆和穆勒这一对黄金搭档,开展的最适区域是右路,二人一张一弛,一人在后持球推进,一人在前进行配合推进的穿插迂回,拆散二人直接导致德国右路瘫痪;最后,双中卫特点过于接近,胡梅尔斯是擅于出球和前顶防守的当代中卫,一个足够,此时身旁理应有一位擅于补位的身体素质狂人殿后,巴德施图贝尔完全提供不了防守硬度,勒夫对技术型球员的过度使用,在本届杯赛明显有矫枉过正和舍本逐末的嫌疑。

既然有问题,那就继续变。

(四)2014 登顶

这一次对防线的校正更加彻底,四个人从左到右依次是博阿滕、默特萨克、胡梅尔斯、赫韦德斯,清一色的四中卫。

随着克洛泽的年老多伤,而瓜迪奥拉和博斯克先后采用无锋阵型取得成功,类似的中锋窘境让勒夫再次附和趋势玩起了就地移植,这一次他仿照的对象,是瓜帅在拜仁的最新试验。

拉姆在无锋阵中打后腰,通过比小猪和克罗斯更强的触球频度和碎步带球,继续强化控制力;而穆勒作为无锋箭头,还是适合在局部小区域兴风作浪之余间歇穿插到禁区在中锋的掩护下抢点,跟克洛泽全局支点的踢法有本质的区别。

攻坚的不利,在小组赛后两场对加纳和美国的比赛已经有所体现,高大的中卫群被加纳的劲爆黑人素质冲击得七零八落,如果不是克洛泽最后时刻的扳平,德国复制上届世界杯第二场失利的老戏码不是没可能。


八分之一对阵阿尔及利亚的比赛,则暴露出攻坚不利外的另一难题。德国两边的高大边卫只有一脚回敲或传中的能力(还不一定能传好),而没有对球的连续处理能力,这始终让德国两条边路的套路变化和攻击效率尴尬不已;也正因为两个边卫过于高大,移动速率不及小个边卫,边卫和中卫之间的空隙,便可被进攻球员反复利用,阿尔及利亚双边锋持续冲击这一肋部结合区,德国球门在上半场风声鹤唳,我想这也是勒夫在之后的纠错方案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防线保持一名边后卫的原因所在。

从四分之一决赛开始,擅于纠错的勒夫及时修正了无锋阵,克洛泽重新作为首发中锋,拉姆回到右边卫,冠军之路正式开始。


由于两大苦主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疲软,可以说德国球员的技术能力面对除这两只队伍之外的任何球队都有巨大优势,而防线也在反复的纠错和校正后确立了博阿滕和胡梅尔斯一人前顶一人扫荡的主力配置,右边的拉姆插上助攻并辅助中场推进,左边的赫韦德斯保证拉姆上提的防守宽度和硬度,加上中场众人都处在巅峰和克洛泽的老而弥香,面对法国赢在定位球,面对巴西赢在中场压倒性优势,面对阿根廷则胜在防线组织的严密度和替补球员的灵光,虽然没有一个绝对强点,但可以说每个战术棋子都严格执行了自己的战术功效,大力神杯是对勒夫上任以来竭力追求技术能力和防守效果平衡的最大褒奖,限于时间就在不远的两年前,不再赘述。

(五)2016,困局

小组赛第一场面对乌克兰,虽说德国的技术能力持续加强(由小猪向克罗斯的过渡),他们的传统优势,譬如高空球和身体强度再或者是远射硬度,并没有此消彼长的减弱,穆斯塔菲可以继胡梅尔斯和克洛泽后,持续抓住定位球机会得分。

但穆斯塔菲相对于胡梅尔斯,前顶意识和左右覆盖有着档次性的差距,无法第一时间摁下对手反扑的德国,就只能在二次布防时重新组织防线,加上当代球员普遍的缠斗能力低下,不擅长跟脚上缠的两个边卫很容易被乌克兰边路双星抓住边路起球的机会,加上赫韦德斯的中卫思路常常顾及到他跟博阿滕之间的空档而没有选择扩张防守,上半场一段时间内德国禁区两边的高球飞来飞去,如果不是乌克兰球员终结能力低下和诺伊尔的变态实力,德国有被扳平的危险。

而第二场对波兰的比赛,由于波兰整场比赛都没有贸然强攻,克里乔维亚克领衔的防线对本队的肋部区域做了很好的覆盖和保护,可以说这场比赛,完全暴露出德国攻坚不利的困局,如果不是米利克在进攻端的低能(错失两次绝对机会,处理丢两次隐性单刀传球),波兰有完胜的可能。

究其原因,体系的打磨是逐渐的踢法演练和球员精化过程,所以体系成熟后会极度依赖某个核心球员,这些核心球员会带动体系的养成并在既成体系对自己的反哺下二次提升自己,二者之间的博弈进入良性循环由此把球队带入上升通道,而这些核心人物的隐退,对本队带来的负影响,相对于普通角色球员来说,也成几何趋势陡增。看看卡卡之后巴西五六年了都没缓过劲来,看看皮尔洛伤缺后卫冕冠军南非世界杯早早回家,再看看哈维的老去直接导致世界上两支最出色球队的滑铁卢,勒夫本届大赛的难题,同样在于两大核心人物拉姆和克洛泽的隐退。

由于拉姆的隐退,勒夫开始重新构建平衡并将进攻重心拆分重组——以德拉克斯勒和赫克托为首的左路取代之前拉姆所在的右路成为主攻点,加上偏左的克罗斯,三人可以组成局部控制小组,另一侧以穆勒和赫韦德斯的跑动和力量为主,由于厄齐尔习惯躲居于弱侧,势必往右边路的人员稀疏带发展,理论上这一侧可以得到厄齐尔的游弋支援,继而维持两边平衡,但这个平衡的效果可以在第二场跟波兰的小组赛中窥见一二——右中卫博阿滕反复对角线长传找赫克托,但左中卫胡梅尔斯基本没有机会对角线找右路,死抱一边打,德拉克斯勒也不以纵向加速见长,爆发力和脚下频率并不突出而是向内发展以节奏变化寻求配合为主,踢球风格侵略性一般无法达到压制皮什切克的目的,赫克托卸下对角线长传后的运作空间不够,之后进一步发展的效果也就一般。


边路空间的制造,一是如上所述德国缺乏强力边锋对边路的冲击,二也在于中锋对中卫的压制贫瘠上。

宏观打法上,无锋阵能顺利实施的两个基点,一是超级有球强点,二是在绝对控制力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控球小组在肋部的连续传接实现变奏加速,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德国都不具备。

相对于两年前,格策代替穆勒作为无锋箭头,但这一变化跟瓜帅在拜仁的试验如出一辙——格策回撤反哺中场没有问题,但往往只能辅助队型的收缩而策应不了队型的弹开,在反击中只能成为过渡接球点而无法成为压制防线的支点或者远端的接应包抄点,这让德国的进攻相比于克洛泽在场时,小气了很多。

回归到右路的穆勒,身后不见好基友拉姆的推进支撑,本就不以有球能力见长的他无力一人带动起赫韦德斯,而中间的格策由于身体劣势终无法跟中卫缠斗撑不开两个边路的空间,围绕大中锋游弋抢点的超强嗅觉也无从发挥,当下这支德国队穆勒存在的意义,仅限于就地逼抢和回撤构建4-4阵型这些防守层面的内容。可以说拉姆和克洛泽的退出,间接把穆勒拉向了一个进退失据、不尴不尬的境地,整个德国队的右半扇随即瘫痪。

无锋阵大多是球队缺乏合格中锋的无奈之举,在具备有球强点和保证控制力的基础上利用堆积中场球员的脚下优势从而架构起中场布局,以最小的跑动开销维持攻守平衡,但如果无锋阵由于人员限制无法顺利实施,攻坚战力度便达不到破门要求,球队的技术优势在反复的攻防转换中得不到体现,球队的整体战力反而会跟原本弱于自己的对手强行接近。

不过好在勒夫不断追求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着防守层面的平衡,就算攻坚战不利还是可以保证防守下限。所以本届欧洲杯德国队的最大凭持,在于博阿滕和胡梅尔斯这一对强悍的中卫搭档,在于日趋成熟的双后腰组合,在于或许是职业生涯最好时间段的克罗斯。


不过好在,如上文提及,勒夫是极善于自省和及时纠错并拿出现实可行方案的主教练,既然有问题,大不了继续变。

第三场打北爱尔兰,基米西替换赫韦德斯为右后卫,赫韦德斯在拉姆在场时是平衡防守利器,但当德国进攻重心偏向为左路的赫克托而赫克托比拉姆又差距明显时,赫韦德斯只会成为加重德国右路瘫痪的包袱。而基米西的上场,前插穿刺的意义不大,更多在于与中场球员的连线,向内发展能依靠不俗的视野和脚法找后点,完成边卫的本职进一步支援中场,这是他跟拉姆相似的一点,同时也可以减少厄齐尔在推进端的消耗从而专注在禁区周边的最后一传上。基米西需要做的是由之前在中卫所习惯的站定出球慢慢适应怎么跑着踢球,是习惯在狭长的边路地带将球朝着固定方向合理地摘出去。

第二个变化,在于扶正戈麦斯为中锋,格策左移代替德拉克斯勒。而戈麦斯虽然综合素质远不如克洛泽,但压制防线或者跟中卫肉搏争抢高球还是敬职敬业的,两个边卫也可以甩开膀子起高球,戈麦斯的进球来自于自己在禁区前的半转身扛人做球,这个“扛人”动作对于勒夫的启示和球队的意义,不言自明。


如果仅以这场不同参照系的比赛(波兰防守远强于北爱)得出德国中锋阵远强于无锋阵未免有失偏颇,但德国打出了开赛以来最好的半场球是不争的事实。穆勒在技术型右后卫配合和高中锋掩护下的觉醒,基米西与拉姆的神似,诸如这些比赛内容,都足够引起勒夫深思,都足够坚定勒夫对于自己路线的修正。

接下来淘汰赛开打,基米西应该会占据主力右后卫的位置,中卫上的博阿滕是否伤缺还要进一步确认,他的穿刺高球目前是德国最主要的变奏武器之一,对队友的补防能力也不是赫韦德斯可以企及,只要博阿滕确保健康加上第三场小组赛的校正,德国队还是保底四强的实力。

但如果还想更进一步,勒夫在确定主力配置后仍需解决和打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格策左移后跟赫克托的配合问题,是继续延用状态欠佳的格策还是直接扶正擅于纵向突击的许尔勒,比如赫迪拉喜欢前插但克罗斯的纵向回追问题,比如后手是不是该启用萨内这种队内急缺的肋部持球手,比如戈麦斯专注在禁区内时禁区外的输送问题,如何在博阿滕的长球输送和基米西-厄齐尔连线间找到那个平衡点,再比如怎么提升全队的终结能力等等等等。

勒夫的荣光与困局,延续与修正,任重道远。




主 办:靴室笑谈社
文字原创:淡然微笑
微信:靴室笑谈社 BootroomChat
微博:靴室笑谈社  https://weibo.com/brchat

 
【观球札记】赛后复盘2016欧洲杯1/4决赛,德国VS意大利
https://brandenburg.lofter.com/post/1cca8036_b8b1595

【观球札记】赛后复盘2016欧洲杯半决赛,德国VS法国
https://brandenburg.lofter.com/post/1cca8036_b9c0507

【看球日志14】德国0-2法国 控球不死,只缺速度与激情
https://roxybonappetit.lofter.com/post/1e05197c_ba76149

【新闻】德国中锋断档,《图片报》呼吁让克洛泽双生子一试
https://brandenburg.lofter.com/post/1cca8036_b9fa478

评论
热度(46)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伯伦希尔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