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嫌疑人X的献身:王凯式留白“不着一技,尽得风流”

嫌疑人X的献身:演员王凯的“妙品”境界

作者:编剧白月 

作为一个写推理小说的人来说,看推理电影有时实在是有点花钱找罪受,职业习惯的使然,总会强调推理逻辑,一不小心就会发现BUG,简直吐槽无力——谁让你花钱买罪受来着?

这次看《嫌疑人X的献身》,是因为本片原著是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日韩都拍过,再加上朋友的竭力推荐,打包票说有王凯出演,一定是佳片担当。我看过《黄克功案件》,对王兴东老师夸赞王凯印象深刻,王老师去年编剧班讲课就夸奖过,今年两会又夸奖,所以决定去看。还特意叫上另一个资深推理小说迷的好友,两人兴致勃勃地去影院观剧去了。

《嫌疑人X的献身》原著体现了东野圭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是他的巅峰之作,也最能体现他推理的个人风格,悬念精彩,处处伏笔,令人拍案叫绝。而中国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的改编基本做到了本土化,而且设置合理,还原了原著的精髓,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而唐川教授这个角色尤其让观众惊喜,演员王凯诠释得十分精彩,使得唐川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与石泓重逢时,唐川眼神隐含着惊喜,但同时又有着疑虑。回忆过去时,眼神里有感慨,又透着怀念。他怀疑石泓,试探石泓,语气动作收放自如,情绪却在隐隐地酝酿,宛如平静的大海,但已经暗流汹涌。在登山那一场戏中,发现石泓手持利斧,他眼神惊疑,肢体语言表现了内心的紧张,当石泓递上利斧,他松了口气,观众们同时也松了口气。

随着剧情的发展,山雨欲来,当石泓的行动越来越像一个罪犯时,唐川的反应却是越来越冷静,表现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此时,王凯的表演是引而不发,沉静如山,但是他的眼神在思考,在分析,就像平静的火山下,流动的岩浆已经聚集了足够的应力,正等待着最终的爆发。

当唐川识破石泓的完美犯罪时,他的情绪瞬间喷发。这一场奔跑戏中,虽然王凯没有说一句台词,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在诉说着他激烈的内心矛盾,以及对石泓极其复杂的感情。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夹在情与法之间的唐川,一个为青梅竹马痛心疾首的唐川,一个是否要还原真相毁掉石泓完美计划的唐川,他的痛苦、彷徨是如此真实,以致于观众已完全陷入王凯所营造的情绪氛围中。

最精彩的对手戏在于唐川与石泓的会见,王凯瞬间崩溃而落泪却又在一瞬间强行隐忍,如同惊涛终于拍岸,又像火山彻底喷发,达到了戏剧冲突的最高点,也达到了角色感情的最高潮。唐川对于石泓复杂的感情得到了最大的展现,痛心、悲伤、遗憾和无奈交织,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轰鸣,此时观众相信,眼前的王凯就是唐川。

乐章终结于唐川的最后一句台词,此时大浪退去,火山平息,唐川已经释然,历尽绚烂,归于平淡,王凯展现出一个经过心灵洗礼,重新前行的唐川,令人信服地完成了对角色的最终塑造。

在本片中,王凯的演技有目共睹,面对普通观众,王凯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之沉浸于角色的感情中,与角色产生共鸣和共情;面对专业观众,王凯引导他们的思索,使之跟随他的感情脉络,最终攀上角色感情的高峰,共同完成一次审美的过程。

王兴东老师诚不欺我,果然慧眼识英才,早早地发现了一颗明珠。在《黄克功案件》中,王凯所扮演的黄克功与唐川完全判若两人,但同样令人信服,这很好地证明了王凯驾驭人物的能力,以及对人物的精准把握,非常难得。

古代绘画分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王凯的演技目前已经达到妙品的境界,假以时日,慢慢磨练,他必然能达到神品,乃至逸品的境界。


红袖添香夜读剧本:
这两天的影论真是好无聊,既无思想深度,也无新颖观点,好在哪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除了吊打、碾压这种类似于我大你!大你!就是大你!的口水喷。再往下一路只能撩粉掐架了。我要是苏导,看评论也要睡着了好吗。影评人体系的崩溃,在世界范围内也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抱着话语权饭碗涩涩发抖的样子)

黄鑫亮:
《嫌疑人X的献身》王凯演绎唐川就像是抖空竹的过程,他抖动的两端,一端是外人看来高端的物理学家,另一端是他也有平常人的挣扎,空竹发出的声音是唐川的内心呢喃和呐喊,也只有收放自如才能将空竹抖出花样,空竹空中翻飞,正是唐川看清真相之后要不要做抉择的忐忑。

Ryr幽然:
果然是内行人看门道,非常专业的评价,写出了我想说而未能表述出来的文字,这一段评相当掷地有声:乐章终结于唐川的最后一句台词,此时大浪退去,火山平息,唐川已经释然,历尽绚烂,归于平淡,王凯展现出一个经过心灵洗礼,重新前行的唐川,令人信服地完成了对角色的最终塑造。[ok]

红袖添香夜读剧本:
现时科技进步,已经不是旧时电影下映后只能由文人打嘴仗的年代了。戏好,或不好,是否恰如其分,是否出格,是否表达错误,皆可由视频为证。若演员有自我审视的话,唐川的遗憾一定比石泓少得多。什么你和我说难度?食得咸鱼抵得渴,拿什么卷子,交什么答案。

红袖添香夜读剧本:
刘和平老师在写《大明》的时候,有提到创作两个一体两面的角色,至阴、至阳,过程中人物关系阴阳相互转化的问题。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他的全局观,在王凯的访谈中有提到:把角色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戏就好看了。如果唐川至阳,石泓至阴,在处理他们俩关系的时候,王凯有注意到阴阳转换,他的表演是带有柔性地,有给对方留出“空”地处理的。就看对方有没有意识到“对戏并不是硬碰硬”。王凯演过的角色里,有很多对手戏都很好看。

我不知道这种一个演员要“处理好人物之间关系”的思想是王凯什么时候悟到的,它包含了除了自己的角色之外,你还要关注对方的表演。但我知道有一些出道以来只演男主的人,演戏永远是只演自己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表演里,导致对手戏常常干巴得像块木头一样。

唐川尽管是一个代表阳面的角色,王凯依然有柔软有退让,对照另一位,把阴面演得太满,不够“淡”是最大的问题(堤真一的肢体语言是十分克制地体现了日式的“淡”。他并没有驼背),从而使这个角色生硬。

小胡蜜语:
我觉得王凯最赞的还是他会演戏还会带戏,有些对手戏,只要跟王凯一起演的都特别好看,跟别人演的总觉得差那么一口气儿

OH-蓝格桑:
这里必须点名表扬梁萌萌了!《伪装者》中最爱看的就是阿诚哥和梁处长的对手戏,你来我往互打机锋,两个角色的一退一进,阴阳变换十分明显了。高手过招并不是比谁更胜一筹,而是如何让彼此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更出彩

Alpdohle
知乎体:一个演员的演技能好到什么程度?[笑cry]
回答:唐川去找石泓,站在楼道里等,稍远的没灯的楼梯,一个弓着腰的暗影慢慢地走上来,唐川看见动态物体,不经意的扫了一眼,然后就想把视线移开,脖子有个略转回正的动作;但电光火石间,他确认那人是老友,立刻就又把头固定到石泓上楼的角度,示以注目礼。这个我用了一百多字描述的动作,在电影里闪过最多有零点一秒,王凯先生用极其细腻的表达,把从漠然到似曾相识再到旧友重逢的心情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一切,还都是他侧身背对着镜头完成的

红袖添香夜读剧本:
唐川看见动态物体,不经意的扫了一眼,然后就想把视线移开,脖子有个略转回正的动作——王凯用自己的表演,替对方完成了那个“石神是个泯然入众,谁都不会多看一眼的普通人”的人设。这就是我昨天说的“空”,一个好演员替对方留下的,对方可用自身演技填补的空。



悲纵泻涌,静水流深——写给电影《嫌疑人x
的献身》与唐川(王凯)

作者:佚名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和电影研究者,我对“电影之于当下中国”这个话题,总是带有一种期待,同时也经常受到挫败。当中国的电影艺术倡导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而非大演员)的时候,我们和资本合谋,诞育了不知所云的特效、不明就里的仙侠、不可思议的剧情等等怪胎,似乎已经渐渐遗忘,电影的本来面目是依托技术来讲故事的艺术。在这个时代,它已经和电视、网络成为最为影响社会文化生活和大众观念的三大媒介形式,如此重要却也如此无力。我们每一次走进影院,都或多或少想寻获一种意义,而非单纯的娱乐,但是一次又一次,走出影院,能够被提及的话题似乎与意义和艺术都想去甚远。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走进影院去看《嫌疑人x的献身》,就更怀有了一些期待——期待这个成名日久的经典故事如何诉诸光影,成为又一次成功的再创作;期待这个漂洋过海的异域故事,如何与中国现实“水土相服”;期待书中鲜活的形象,如何借由表演,跃然银幕……种种期待化作惴惴不安的隐忧,直到结束了电影放映,我还静静坐在影厅,回味着整个故事的时候,才真正安下心来——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和名作改编电影,它的成绩是令人满意,甚至可以说是惊喜的。

一、一段精心讲述的故事

电影首先要讲好一个故事,这是不存在争议的电影叙事原则。《嫌疑人x的献身》有东野圭吾先生原作的加持,情节的精彩、逻辑的严密自然无从诟病,但是文学作品的影像表达,又是另外一件事情。文学作品的写作,可以非常灵活,视角转换、多线叙事、拟态戏仿,都能促成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故事,但是电影不一样,过于复杂的叙事逻辑,对于受众是一个接受上的负担,特别是推理题材。因此有一个精彩的主轴,配以一个合理的叙事方试,就形成了推理题材电影很关键的表现手段和故事内核。

从叙事上来说,东野圭吾先生在原著中采用了线性叙事,通过警方的视角和作为线索人物汤川学的不断发现,案情抽丝剥茧,逐渐水落石出。苏有朋导演的改编则很有意思,他选取了倒叙的手段,让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谁,凶案为何,而让我们带着这个结果去体验剧情的流动。两种叙事都在各自不同的艺术形式之中让受众得到了最具快感的体验。小说之中,使用了文学写作的“假动作”,石神的步步为营,和汤川的一一攻破,使得故事发展处处有惊喜;而电影版本,则增强了观众的情节参与度,激发了欣赏的主观能动性,在已知结果的前提下,在集中的时间当中,再去欣赏反转情节,就有了紧凑的节奏性和豁然开朗的明快感。而且丝毫不会因为已经知道结果而觉得无聊,因为倒叙的只是凶手,没有手段,当全剧豁然开朗,这道“是函数问题而不是几何问题”的问题,最终真相大白时,我们反而因为事先知道了部分结果而更有惊喜。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当我们成为了“全知全能的上帝”,对于石泓的全情付出,就有了一种更为悲悯的感受,对唐川的苦苦纠结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认,电影情绪上整体压抑的故事,就在“明”的结果和“暗”的悬念之中,掀起了内在涌动的波澜。而在明暗交错之中,所有的伏笔都得以填补,所有的“双关”都有了交代,处在故事背后的感情线索也在悬案的发展和明朗之中逐渐内化于人心,让人唏嘘感慨。

而电影版的故事内核也较于小说有了很大的变化。小说的故事内核是“献身”,而电影的故事张力则在于“对决”。唐川与石泓的惺惺相惜,是另外一条感情线,这个改编很“本土化”。当然了,“中国化”这个说法,在艺术领域当中,往往带有一种调侃和自洽,但是这个改编着实是一次成功的突破。从日本文学的创作精神来看,“献身”的主题尽管震撼,但是往往带有一种让中国人很难俯首接受的隔膜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鬼才作家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这部作品也有舞台剧和影视改编版本,中国观众应该比较熟悉的是西河克己导演,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主演的电影版),男主人公佐助为了永葆被毁容后的老师(爱人)春琴以往的美好形象永驻,自刺双目,与春琴一同做盲人,成为了真正依靠精神契合的伴侣。我们看这种“献身”,的确凄美,但是在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当中,这种牺牲是阴郁的。电影版将“献身”这一主题分散开来,让石泓的所作所为,不仅仅为了陈婧而精心设计,也有和唐川“双雄对决”的承上启下。这不仅让石泓更“人化”,也引导了唐川的形象具有更为复杂化的可能——他不仅仅是破案高手,更是经历了从朋友到对手的心理蜕变的男人,同时一种“君子之交”的传统观念,也引发了观众更为多层次的体验和共情,同时,也有了故事的几处情趣点,点缀了冷色调的情节。

而“对决”这一命题的凸显,意义远不在于接受这么简单,紧承“对决”这个故事内核,情节上最具有意义的思辨就被讲述出来。“这个问题很难解吗?”“难!很难!”这一道横在唐川面前的难题,就是情理法的交缠。而这个交缠,我觉得对于电影最大的启示和贡献就在于——政治正确和情感救赎的双双缺席。当代中国电影在揭示社会矛盾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妥协性,或说是一种“失语症”,就是最后总会归结于情感的救赎和正义的言说。《夏洛特烦恼》中明明白白地写出了当下人的生存焦虑和现世之中的精神废墟,但是结尾依然是回归家庭、找回糟糠之妻的“情感按摩”套路。这些影视作品都是当代优秀之作,但是归根到底,他们无法解决一个问题,甚至无法启迪一份思考,因为对现实难以言说的失语让人们只能借由情感的大团圆和人格的高大全来抚平现实创伤。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故事尽管更为私人化,并没有社会矛盾揭示的强大野心,但是他也留给了我们诸多“难题”——伟大的爱情是否天然合理?真相的揭穿是否势在必行?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结果,却没有给我们一个答案,它没有强暴我们的价值观,没有逼迫我们选择“政治正确”,我想留待我们最后也不想离开影厅静静思索的,也正是唐川面对的这一难题。直到最后,唐川用喑哑而哽咽的宣泄出那句“你杀了一个无辜的人”时,我们似乎都有了确切的回答,此前的纠结留下了淡淡的压抑,那是情感上暗流涌动的波澜,仍然让我们难以走出答案显见的纠结。故事对观众的尊重,不是引导一种认同,而是启发一个思考。这一点上,给苏导的用心点赞。

同时,电影也赋予了性别问题一种具有革新意识的尊重。首先,我从不认为当代已经走进了男女平权的时代,所以对文艺作品在性别层面的解读,永远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但是很多文艺作品,依旧将女性角色设定为欲望符号(特别是一些贺岁喜剧)就显得有些落后了。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当然小说也是如此——将女性犯罪者的现实处境讲述成为男权的驱动,而并没有将陈婧“妖魔化”。更为重要的是,当石泓希望以自己的“献身”来拯救陈婧而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时,男权对女性的救赎机制也随之失效。尽管电影当中陈婧的形象设定仍不免“天使”(作为石泓意中人的陈婧)与“疯妇”(对于其前夫来说的陈婧)的两极化塑造,而且在女性困境的描述上,只强调了家庭权力之中的夫权压迫,而没有像原著一样,揭示警察作为权力主体却不作为而引发的社会性悲剧,是一个深度有欠的遗憾。好在流浪汉的形象多少挽救了这个不足,小人物的无力感,个体的突然离去湮没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最终真的成了无用的甚至消失的“齿轮”,这也许不是重点,但也得到了相应的展现。

前文说到,电影是依托技术的讲述故事的艺术手段。所以没有技术的加持,故事的讲述也会大打折扣。在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当中,苏导的镜头语言丰富细腻,处女座纤毫毕现的特质展示得淋漓尽致。这里最让我觉得具有电影美感的是空镜头的使用。东野圭吾先生笔法冷峻,洗练流畅,特别是原作小说,渲染的内容并不多。而导演加入了他自己的审美趣味,在自然打光的映衬之下,以环境和景物的烘托,实现了现实生活的浪漫言说。譬如登山一段,河中的枯叶随着两人言语上的互动而周旋漂移,譬如“三个月后”唐川眼前河堤上一如往常的宁静和如影随形的海鸥。这种留白,不仅是与情节和情感的契合,我猜想,更隐隐寄托了导演的内在观照——对现世撕裂的抚平,对悲怆伤口的舔舐。而镜头语言和人物内心的互动,在电影之中也使用得十分讲究——闪回镜头带动回忆的温存和唐石二人的微妙关系,对石泓的俯拍镜头展现人物内心的卑微与缜密排他的思索,山中对话之中的正反打镜头,展现了对垒的胶着和内在复杂心理的紧张升级,最后石泓“报恩”二字对接陈婧的陈情,干净利落,毫无拖滞。同时,配乐的使用,亦真亦幻,恰到好处,成为烘托情绪、渲染气氛的有效陪衬,有小女孩单簧管的演奏,也有背景音乐的适时穿插,丝毫没有喧宾夺主。令人感动的是,在演员王凯接受访谈时,特别说到一段戏是被导演要求听着音乐跟着节奏在画外搭词,严谨如此,技术使用在这部电影之中可见一斑。

这部电影有一句宣传语,“一场精心设计的悲伤告白”,而我觉得这个故事总体上是“一段精心讲述的好故事”,好在故事的背后具有意义,好在讲故事的光影经过雕琢。尽管前文也点出了它在揭示社会结构性困境之中的笔触有些无力,但是瑕不掩瑜,它在讲故事的能力上仍然是近年来华语悬疑类电影的佳作。这份回馈来自于“诚意”二字——是编剧们百余次修改剧本的诚意,是导演亲赴日本与原作者推敲沟通的诚意,是表演者为了一个不足一分钟的镜头可以反复几十条的诚意。这是对电影艺术最基本的尊重和对广大观众最温柔的慈悲。

二、一个褪去神性的人物

东野圭吾的推理作品之所以有广大的读者群,且在专业的视域中也是上乘之作,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文字本身并不是想要告诉你案情,也没有鼓吹爱情的理想化。你看《嫌疑人x的献身》这个故事,字里行间分明是人在内心深处的苦痛与挣扎——情爱的难以言说(石神),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压抑(婧子)……你若能够明白东野先生的这一层用心,就能理解我在标题之中使用的“悲”的“泻涌”是一种怎样的含义。在小说和电影当中,将这种“悲”明确传递出来的,是“呕出内心”的石神(石泓)。他的悲是显见的,因为他不曾挣扎,他的选择在一开始就出于人性的冲动,设计了故事的主体,而我要在这里谈的是另外一个主要的人物,也是电影比起小说做出了很大改变的人物——唐川(汤川学)。

小说之中,这位近乎“神”一样的人物,是光明、正义、智慧的符号集成。他是物理学教授,刑侦顾问,风流倜傥,才貌兼具,同时——以我们现在的话说——三观极正。他的形象,近乎一种浪漫主义想象的塑造,成为小说之中,与黑暗相对的光亮,与阴霾相映的清澈。但是在电影当中,这个人物的设定发生了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再创作”,它将一个小说中作为陪衬而略显扁平的人物丰满和立体化,而且没有失去东野圭吾想要表现的人心的悲苦感,反而在一个看似极其成功的精英的内心之中注入一种难以勘破的“悲”,真是让人信服且欣慰的尝试。

首先从服装上,唐川没有了时尚的装扮,一切与他的身份都契合得十分妥帖。迄今为止,我已经在高校学习了八年的时间,可以说教授是我最熟悉的一个职业群体。板正而不夺目的三件套西装,正是知识分子最标准、最端严的穿搭。看到唐川的风衣造型,我还想起我的博导曾经回忆自己师长一辈的先生时曾说:“那个时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者,如果没有一件风衣,就好像不是做学问的人。”可以说从造型上,唐川内心对于自己知识分子身份的看重和略带排他性的骄傲感就被立住了。他不是传说中的“麻辣教授”,不是衣着出位的时尚老师,他是一个以精英自居、以聪明过人作为骄傲资本的有为青年,就显得接近了人性,具有了说服力。其次,电影中的几次笑点也基本由唐川承包,他与罗淼的调侃,与警官共事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情趣,都让人觉得他不似书中的孤标傲世,他骄傲但不出世,超拔也接地气。

而最为重要的“人性”——也如同他的扮演者王凯所说——是体现在他于情理法之中的纠结。他不是一个天然的正义使者,虽然他有这个可能性,因为在这个事件当中,他的立场最干净——既没有为爱献身的伟大创想,也没有遮遮掩掩的罪行隐瞒。但是,在建立于案件之上的天才对决的过程之中,唐川被搁置在了一个最摇摆的位次之上。为爱献身的可以义无反顾,遮遮掩掩的可以适时退场,而唯有一步步接近事实的唐教授,从置身事外的侦破者,慢慢进入了故事,打破了这种“一个支点、两重关系”的平衡,他必须把好友置换成对手,把熟人变成嫌疑人,这个情感的中和一旦被打破,他内心的苦痛就契合着东野先生的思想在电影之中得到了补充。

我把唐川的内心纠结命名为“总体理想主义之下的断裂与挣扎”。他作为精英群体,价值观的正确性要比一般人强烈,而且他要维护这种正确的诉求,通过他的工作也能得以实施。但是真相的迫近,让这个理想主义断裂了:一方面是情感,与旧友和难得的对手的惺惺相惜;一方面是法理,维护正义的思想惯性和基于价值判断的必然选择。这个挣扎一旦构成,唐川的神性就褪去了华彩,我们看到他也有无法权衡的矛盾,他高高在上的骄傲之下,也有一个普通人的不忍与恻隐。这不是我们围观一段苦痛心路历程后恶意的拍手叫好,而是我们庆幸他终于“走下神坛”,引发了与我们的共同的情感体验。

而这,也是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最有意思的地方——唐川与石泓,仿佛互为镜像的两个个体。石泓的俗欲,让我们觉得情之所至当如是,是最稀松平常的心念,但他的献身却是极端而不可思议的;相对的,唐川的形象是神化的,但是他面对个人理想主义崩塌时的纠结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深有感触的。两个天才的对决,赋予了“人”“神性”,也给予了“神”“人性”。这个复杂化的“真”与“幻”的对照,正是对虚妄的正义的一种平衡,给人留下了属于人的思考。相信看过电影《黄克功案件》的朋友们应该也有过这种精神体验,一种“唐川式纠结”,一方面是对英雄情感的认同,一方面是对道德法理的敬畏。而最终,人物的设定没有让我们陷入到永不停歇的纠结,黄克功的诡辩狡黠和石泓的“节外生枝”,都给结局画上了完整的“圆”。所以我们意志和情感的松动,不是所谓三观的动摇,而是人活于世,本身就有情感的复杂性和由此而引发的痛苦抉择,在这一点上,电影将唐川这一人物作为第一主角就显得有充分的理由。

而正是因为有了纠结的先导,唐川最终的对于灰色地带的摒弃,才显得那么神圣。他最终又重回“神性”,是因为经历了一番苦痛挣扎,他选择勇敢地决定。石泓很勇敢,他选择为了爱甘心献身,而唐川的勇敢在于,他终究不会做一个精神苦难的逃兵,敢于面对灵魂的拷问,敢于直面心灵的困顿,并最终以理性之光照亮选择。这个“神圣感”,我想才是苏有朋导演和叶祖新说的,唐川的神性所在,也是唐川的扮演者王凯在接受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认同角色最终选择的原因。在电影点映时就颇为人津津乐道的最后一个镜头——唐川教授,在放下纠结,陈述事实之后,翩然出门,走向一片绚烂的光明之中。同样是一个颇具浪漫主义的镜头,并且在这里,导演使用了经常在拍摄伟大人物的时候才使用的仰拍镜头,是一个用心非常明显的隐喻——一切虚假和欺骗要在光的映射下被压缩进黑暗的后方,而经过挣扎之后的唐川,俨然得到了升华,他的光明与正义似乎又被赋予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合情性与合理性。这样的一束光亮,激发了观众一瞬之间的神性想象,狂喜之中,将一切正义与理性压缩到唐川一个人的身上,从而达成一种观众与角色、虚构与真实、矛盾与选择的共情,我们所有人,同唐川一样,披着这束光,走向灵魂的制高点。这个隐喻的表达,因为有了前面矛盾的铺垫,倒并不显得非常突兀,反而是我们经常讲的“升华主题”的技术使用,而且,这也应当是编剧和导演希望传递给受众的一种价值观。

但是,正因如此,这部电影的局限性也显现了出来:陈婧与石泓的悲剧,唐川游移在情法理之中的纠结难道是属于个体政治的私人困境吗?这场事件的起源——陈婧的行动,难道仅仅是一次突发状况的应激吗?唐川的摇摆与不安,仅仅是“接地气”的人在社会生活之中普遍的焦虑吗?我们应当看到当代都市人的一切生存困境和精神焦虑,都可能是一种社会结构性的困境,它无法依靠制度来解决,也不能利用情感来解释,它的复杂与幽微绝不仅仅是退化到“伦理”和“感情”就可以解释和解决的。同时,精英阶级的正确性也时刻渗透在电影的叙事之中,唐川的悲天悯人成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俯瞰,最终的道德确认经由“光明”的意象承载了受众共同的合法化认同,不免又是一种影像的说服。

然而,我仍然要说,唐川是一个被成功塑造的人物,他最终的归属和那个曼妙灿烂的镜头也并没有引起我的抵触。我愿意接受他,是因为他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我也甘心相信他,是因为生而为人,又怎能摒弃底线和原则?我们只有慨叹、惋惜,在故事之中,体味早已窜入你我心中那隐隐的悲戚罢了。那束光亮,也可能是现实生活中你我最愿意走进却也最胆怯走进的未来,是我们最想要达成却也最无力达成的想象,如果电影真的能造梦,那么最后这一束光,就是一个最显在的梦境——我们和唐川一起,在人格的光晕之中,永远在体味,却也永远在抵抗、永远在选择,一段段复杂纠结的精神苦旅,并期待着这场抵抗的胜利,这些选择的正义。

三、一副静水流深的表演

中国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他们几乎都有为人称道的经典作品,但是融入这样一个故事却丝毫不会让人觉得跳戏。在观影过程之中,我觉得难度最大、完成度最好的表演是王凯的唐川副教授。

当然,演员这个行业本身有“祖师爷赏饭吃”的先决条件。王凯的脸在接受打光的处理之中,有着很鲜明的立体感,立体感带出故事感,加上演员会利用五官的特质调动眼神变化和肌肉运动,就有了所谓“电影脸”。

但是这个角色最大的难度在于,这是一个性格没有那么鲜明和复杂的人物,发挥的空间并不大。我们看石泓的形象,他是有着极其丰富的面和角色本身不同于常人的表演空间,张鲁一的演出可谓准确有意蕴。然而唐川在这一点上就有了局限性,但是真正考验演员技术的也正在于此,是否能够将张力稍显平淡的角色表演出丰富的层次,见功力而又不卖弄功力,这是难题。所谓“静水流深”的演技,正是看起来波澜不惊,实则内在涌动,一字一句的台词、一行一动的做派,都自然融入到角色中,从开启这个人物起,他便不再是王凯,而是唐川,一切是那么自然流畅合理。而这,是因为王凯的表演已经跳出了“表演感”,而回归到对人物真正的“表演”。在文学研究中,以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学者,提出过“文学性”的概念,就是强调文学要具有形式的美感,具有高超的审美价值。表演这一领域,也有很多人误认为,情绪饱满和爆发力强烈的感觉就是所谓“演技”,实则不然。就像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日渐式微,这样的表演水准也在不断受着观众的质疑。无来由的歇斯底里,无内涵的哭哭啼啼,即使涕泗横流也不会引发情感上的共鸣。然而王凯对唐川的演绎,在情绪和节奏上都很注意内敛和克制,是走心的表演。特别是知晓真相后的几场戏,面对昔日好友、亦是值得尊重的对手,他借由声音的颤抖、眼神的悲悯和动作的迟疑,寥寥几笔亮色,就刻画出了内在深厚的纠结和不得不做出判定的苦痛——这才是大的悲苦!让我们能从角色的压抑之中感受到压抑,从角色的隐忍之中,体味到心灵的艰难,他不会用大起大落来分散我们的情绪,一切是那样的恰当。

王凯表演的第二个亮点,在于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和随着情节发展的细微变化感。他所饰演的唐川教授,是一个绝顶聪明、事业有成的物理学副教授,也是屡破奇案的刑侦专家。他的背景让他骄傲自信,锐利而有风度。这种精英角色本来就很适合王凯,他的帅气和风姿,以及略带贵族气的形体和气质,让这个角色内外统一,但是仍然令人惊喜的是,他也表现出了和《欢乐颂》中同样作为社会精英的赵启平的区别。为了展现角色的“高饱和色彩”,从第一个镜头演讲开始,王凯的声线就和以往角色明显不同,台词功力自不必说,能够调动声音变化来切合角色性格和身份,让一种盛气凌人的傲娇感跃然屏幕,可见是经过仔细揣摩的。这让我想到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巩俐为了扮演好女妖而在讲台词的时候不呼吸,同样都是借由台词和声音特质来塑造人物的高级手段。另外就是眼神,你会发现唐川教授不管跟谁说话,都要先拿着一个范儿,提拔一下身段,再微抬一次眼神,凌厉的洞察力,仿佛他透过银屏都能看穿你的内心,这种气质一以贯之,唐川的形象非常统一。然而也正是眼神,才体现出了王凯老师表演的层次感。在与石泓对峙的四个关键场景里,从体育馆的怀疑,到小吃店和实验室的试探,他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因为他并没发现全部真相,他觉得这场比赛的胜负只是一场输赢,而非人性的悲伤,所以他的步步紧逼是得意的,王凯的眼神犀利有神采,压迫感很强。直到登山的时候,他被“反试探”,惊慌的眼神到开始印证自己想法正确后的不安,开始慢慢替代了起初的犀利,转而为一种柔和的悲怜和矛盾的浮躁。影片最后监狱的爆发,唐川的眼睛里,完全没有了倨傲,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遗憾和失望的悲愤。我们要知道,这个时候他掌握了全部真相,按照平时,应当是最应该喜形于色的时候,但是复杂的人性在眼前,也在自己心里,他无法坦然地骄傲,只能在抑制的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戏剧性高潮的爆发。整个主线情节的情绪递推可谓严丝合缝,逐步深邃。直至最后,一切按照程序慢慢平复,恢复到唐川教授的王凯,再也没有了那个洋溢的自负,取而代之的是经历了一段厚重之后深邃的思索和无尽的悲悯,这和最后的光又统一成了一种走向大爱的情绪,令人回味无穷。

令人动容的表演还有两场哭戏。一次是和陈婧摊牌时,一次是在监狱与石泓对峙时。和陈婧的哭戏,他心里想的是好友的巨大献身,然而在并不相熟的女性面前,他只是眼眶泛红,在戏中表现出一种刻意的对眼泪的抵抗。但是在监狱的那一场,是情绪的完整爆发。这场哭戏,用了长镜头,对于演员来说挑战极大!记得在电影《甜蜜蜜》中,张曼玉看到曾志伟尸身的一场哭戏,从不敢相信的强笑,到逐渐接受事实的绝望,一连串波动的情绪和递推的泪水令人拍案叫绝。深厚的功力当如此,这是一个连贯的情感的奔涌,形之于眼泪这一意象,从而感染观众。王凯的这一段,虽不必要像张曼玉一般爆发,但是从眼眶泛红,到眼底蓄泪,最终隐忍不发,每一个变化都纤毫毕现,每一次升级都带着情绪的感召让人情牵于心。他最终还是没有流泪,因为泪水,倒灌在心里,早已浇出了一片荒芜。

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写下这些文字,聊以表达我对这部电影、对导演、对东野圭吾先生、对演员王凯老师、对所有主创人员的谢意。它不完美,但是它会给看过它的人在一生都留下深浅交印的痕迹,在一生都刻下追寻正义之光的勇气,在一生都铭记曾有一次“静水不惊、却流深日长”的最美表演打动过我,在一生都警惕着内心的深切的苦痛蚕食着本来明朗的灵魂。

悲纵泻涌,却能以一生的悲悯勘破爱的痴愚。

2017年3月31日,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观后




《嫌疑人X
的献身》:王凯式留白,“不着一技,尽得风流”

作者:黄鑫亮

从“理工科学霸”苏有朋,再到人戏合一以及深邃内敛的王凯,再想想林心如嫁的也是一个“老干部”,东野圭吾小说第一次改编成中国电影的这部《嫌疑人X的献身》,这导演和演员们的气质,十分贴近东野圭吾笔触下溢出的那份精巧,尤其是王凯,第一次主演大电影,却用处变不惊、大巧若拙的表演,丈量出了沉吟千年的咏叹调——情与法。

但凡是看过东野圭吾原著《嫌疑人X的献身》都知道物理学教授汤川不好演,这样的人物更适合栖居于东野圭吾的书页之上,加之已有珠玉在前,这让王凯不敢看日版,担心会情不自禁去模仿,潜意识里刻进了日版汤川的痕迹,王凯运用了“留白式”表演,既留给了观众那种阅读原著时愉悦的遐想空间,又没有让这位物理学教授唐川被标签,犹如削出的石头掠过水面漾出的涟漪,击中看客心,且会复归平静。

王凯“留白式”演技运用了艺术的共通,留白是国画创作里的艺术技巧,使整个画面更为协调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嫌疑人X的献身》最忌讳演员替观众来推理,尤其是这场物理学教授和天才数学家之间的高智商角逐,他们本身就是这场推理的线索甚至是证据。从两人久别重逢、再到形同陌路、狭路相逢,王凯表达情绪时的内敛既是平滑了期间的情节过渡,也是让观众深层次体验唐川这一人物的情感,毕竟物理学教授又是刑侦顾问的唐川,大多数人是缺乏了解的,而让唐川更接地气,才能让更多人找到探索唐川的入口。

王凯表演里的收是为了防止过犹不及,也是为了更好的放,从开场王凯饰演的唐川站于刑警学院的讲台上,给刑警们们讲课,再到片尾他推开门步入阳光里,越加能反衬出大部分情节里的尔虞我诈、波诡云谲和人性黑洞,王凯眼睛里含着的泪水和声音的哽咽,达到了留白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是让观众于高密度情节里一次呼吸新鲜空气。

影片前半部分唐川自信自己的推理,王凯用轻巧的演技也与后来他跌入情与法的沼泽里形成了对比,一部电影里演员抒发情绪宣泄情绪不难,难的是像王凯那样能把恒定的情绪安置于电影的不同角落里,甚至有的情绪故意藏好,等着观众们看过之后沉吟或是二刷的顿悟中找到。想要做到张弛有道,你就必须要有知识的延伸力,否则你只是把台词背下来当作专业术语念出来,听者乏味更是会让演员露怯,偏偏苏有朋导演是一个细节控,又是一个理工科细节控,他请来了相关专业学者来为这些繁琐的公式把关,而作为扮演物理教授的王凯,虽然不可能做到全盘吸收,但也做到了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这才使他塑造物理教授有了底气,尤其是王凯的眼神表达,比语言更有力,浓缩了唐川的骄傲和纠结。

一个天才数学家,再怎么严丝合缝的布局难以论证爱情;一个物理学家,再怎么抽丝剥茧难以计算内心角力,王凯演绎唐川就像是抖空竹的过程,他抖动的两端,一端是外人看来高端的物理学家,另一端是他也有平常人的挣扎,空竹发出的声音是唐川的内心呢喃和呐喊,也只有收放自如才能将空竹抖出花样,空竹空中翻飞,正是唐川看清真相之后要不要做抉择的忐忑,诗歌的上品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王凯的演绎是“不着一技,尽得风流”,你看不出他有什么方法论演技或实践论演技,你看不出他的演技,他把自己和角色叠合,有厚度又不失轻盈。

飞天猪猪侠:
对王凯的表演风格的论述非常同意。我也有同感,观众们会先入为主的认为嘶吼宣泄型的表演就是演技好,歇斯底里就是实力派。非常不喜欢这种表面化的肤浅观点。真正好的表演恰恰是自然真实不浮夸的。情绪的递进都是有其合理的内在心理变化做支撑的,这样的表演合情合理自然而然,情绪的表达水到渠成,才会真正的感动人。

天窗投影:
“这位大兄弟从闪回到悲伤且激动的说了两句话的几十秒里,完成了起承转合的全过程。肉眼可见的蓄泪能力和情绪递进式累积令人惊叹!非常短的一段戏,层次之丰富表达之细腻精准感染力之强都堪称优异。相当多的演员有类似帕金森患者服用左旋多巴之后出现的开关效应,永远只有声嘶力竭和面瘫两种状态……他因情绪波动在银幕上呼吸急促时,我也跟着这样做了。同呼吸共命运,王凯用表演帮助观众做到了。”這段文字已臻專業影評水準了

vivic1979
“不着一技,尽得风流”你凯的演技已经到了不作痕迹的地步了,他不是那种每个毛孔都在嚷嚷快来看我,我在表演的那种,他是把自己变成角色中的那个人,那不就“本色”了,这种演技非常高级

水芦苇的微博:
“声嘶力竭或面瘫两种状态”真是演员最常见的。尤其是声嘶力竭的那种,很多人就会说有爆发力演技很好,其实这都只是最表面的表演。而王凯是属于中间者,他的情绪和表演的感染力向来是走内不走外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电影院里大荧幕上更能感受到他的演技。

源源的大青锞:
最容易被看到的是表象

厄弼墨透斯:
尤其受不了青筋直暴脸肌乱颤的表演

天窗投影:
歇斯底里的表演,終落下乘。王凱不久前說,“在表演上,我觉得自己悟到了”真令人對他所有新作都充滿好奇與期待

华夫香糕威利发:
看花絮王凯说他在“打破重建”,我想说作为演员,他的打破从陈家明便开始了,而且打破得极为彻底,然后在恶劣的环境中在齐勇身上慢慢地“重建”,所以,无论哪一个角色,无论多久远,你都很难从他的戏中看到歇斯底里。

看花汀:
爆发是从沉默中来,而这沉默,一定是波涛汹涌的,王凯能让我看到这种汹涌

Feqq06850
看到有人说王凯的表演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我忍不住开心的笑了。我喜欢一个叫李健的歌手,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唱方式也是属于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这两人一个歌手一个演员,都是我的最爱:这两人,通透明朗,温暖善良,真诚随性,坚忍豁达,谦逊又骄傲,厚积而薄发,期待他们一路修炼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塔里绵马铃薯: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王凯是个懂戏又会演戏的好演员,表演技巧跟方式可以学可以练,可以借鉴可以打磨,但是懂戏在演戏之上。我一直认为只有懂了这个人物的内核,才能演出这个人物的魂。而且他看角色的角度,很有大局观!

水芦苇的微博:
你看他分析他演的角色就知道了,完全把那个人物立起来,从背景个性到心理状态,恐怕编剧或导演本身都不曾想过这么深入。

塔里绵马铃薯:
是!所以我特别喜欢听他说剧跟角色,说明他很懂演绎人物的点究竟在哪里!你看他的剧照就是的,一张剧照就能把角色立起来,如果不是对人物有深入了解跟透彻感悟的话,做不到这一点。

励未扬:
外放比内敛容易演,也比内敛更容易被人看到,但这不代表外放的表演就比内敛高级。赞这一句。小李子外放了多少年,大家都承认他演技好,可是《荒野猎人》收住了,奥斯卡才拿到手。

春暖花开夜:
刚才剁肉的时候忽然想到的:张鲁一看剧本的时候,是不是理解偏差了,将戏中戏里的人格理解成了整出戏的人格?将“为了让自己的认罪不影响到陈婧的生活,所以要装作变态跟踪狂”理解成了整出戏都要演一个变态?那如果是这样我就理解了他为什么要演得这么畏畏缩缩。但是,天呐,这样整个基调都不对了啊,这出戏陈婧~石泓~观众的反映应该是,陈婧对石泓,由感激→害怕;观众对石泓,由疑惑→感动→挽惜纠结;观众对陈婧,经过层层铺垫,到这段应该是恨不得冲进电影里去摇醒她,告诉她石泓的用心良苦。

但是,张鲁一演得如此从头到尾心理都不太正常,那到了需要他在戏中戏里面真的去演变态的时候,观众就会觉得你本来就是这么一个人,做出这种事一点都不例外,没有反差没有反转,这也导致他后来的自杀让观众无法共情。按照设定,后半程的变态应该是他演出来的,但是全剧给人的感觉就是你就是变态嘛,没觉得后面是演的,觉得前后都是你,是连贯的。原该是A伪装成B,到真相大白时,观众会内咎,错怪你了,但真实呈现的是AB一体,最后真相大白时,那种震慑人心的效果逊色了,也不会有三观拷问,凶手坐牢理所当然。

红袖添香夜读剧本:
“石泓是一个天才”这个人设,从头到尾都是唐川帮助在立的。用对照的方式,把对方纳入与自己相同体系来侧写,王凯负责演出“天才感”,而你只要省事地站着,听王凯说服观众——这是与我一样的人。唐川甚至还要用自己清晰动人有说服力的台词感帮你下定义,用回忆来解释说明石泓不逊于我。一个看似平凡的天才,他自己体现在哪?演技不够,别人帮你凑。这就是编剧所谓的用“外部技术弥补”。

Adriamycin
反证黎曼猜想一段本是用来立石泓天才人设的,然而这段演员表现真心太差,完全没有演出面对顶级数学难题时区别于常人的激动和专注。这就是为啥最后石泓说监狱适合研究数学时候再次引发了全场的哄笑。

雾四独听龙夏-大难不死:
这点我不得不说日版的了,拿到题目开始石神的所有注意力都在题目上,拿便签纸都几乎是下意识的,后来削铅笔用自动削笔器那声音还把自己下了一跳

夏夏夏小山:
回忆中“被困住,越挣扎越陷得越深”那段因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而逐渐绝望演绎得也很差[二哈]甚至在我心中是全篇最差……演得太假了……绝望感与困顿感不该是靠暴躁大力扔东西和那种猛地(但僵硬地)将书扣上来体现的……别的我都能忍,但那段真的演得太差了……

Grand45
看完电影好几天了,现在让我回想一下,根本记不起来有什么场景能体现石泓是一个天才,脑海中的印象就是佝偻着身子,看不到眼神的气质阴郁的变态跟踪狂。

西式佳话:
如果没有唐川,石鸿只让人觉得是一个神经质的边缘人。

微雨梧桐树:
说白了,石泓这个人物,除了不该有的表面变态感以外,其他特质统统没有立起来[摊手],就这也敢吹演技,脸呢?

苏桑荷:
延安版《嫌疑人黄克功的献身》主演,延安唐川:藤坤;延安石泓:唐川!

逆旅行人选李白:
《黄克功案件》跟《嫌疑人x的献身》一起看真有意思。片名都带反方主演,但一番是正方主演。反派情有可原,但正方视角表达主创意图。从表演上反派的塑造空间都更大,故事线更完整,正派容易脸谱化但演员都立住了。还有一点一样,就是从来没有王凯演技唯一好这种通稿和红包影评[doge]

追忆似水如年依山尽:
我凯演黄克功,可是被拥有香港电影教父之称吴思远夸过的,现在那帮闭眼黑睁眼瞎,很实诚的承认了自己欣赏水平的低下……

隔壁的小阿波:
张鲁一在这部电影里将自己凌驾于角色之上,过分突出自己的演技而完全忽略了角色本身应有的样子,这是我绝对接受不了的。而且,他的演技真没有多突出,只有几处比较正常的情况还可以,完全浪费了石神这么个好角色。

戏马扶风:
在这么大的表演空间和讨巧设置下,张鲁一的表演可以说糟糕了。全程时不时地崩,时不时地尴尬,在不崩的时候又流于表面。

胶原蛋白2012:
为什么我看下来觉得石泓人设比较单一呢?像有人说的,钟楼怪人,只有怪,而没有悲,如果是没看过原著和日版的,会觉得这个人就是性格生的怪里怪气,观众无法跟他共情,因为自个的原因不是外力导致的悲伤。

月下枯骨裹红衣:
看的时候周围的窃窃私语都没体会出石泓是天才,在他自杀,跟踪,暴力毁尸等情节都在说他反社会型人格有心理疾病,这些情节出现得越多,“哦哦果然是有病吧”的感叹声越多,听多了最后监狱里我也觉得是真有病了[笑哭] 

藕丝莲心:
人物基调就不对,不是孤僻而是变态,反社会人格啊,冷血锤杀流浪汉时还有人赞叹他的深情么?

手太慢了:
之前看完一直觉得哪里怪怪的,现在发现,大概是少了点“活泼”,就感觉平平的。
心如也好,张也好。(对你凯有滤镜,就不评价了)
感觉心如语调大部分时候太贤惠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张就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即使对自己心爱的数学,好像也看不出什么感情。
这种感觉在重温日版后更强烈了。(没看过原著)

killualoki_0910 :
本来就是演的很单一,其实没有吃透这个人物,这个其实我从双雄发布会时候就很担心了,可能很多人不记得了,当时问石泓你觉得你的角色怎么样,他说我的角色比唐川要简单,就是为了做一个标题中的一场精心设计的悲伤告白,当时我就心里一沉,现在回头看,果不其然 
 
希腊政治: 
石泓太颓了完全是个社会边缘人,石神的关键字应该是平凡、抽离、就是一个普通中年人,既不是反社会人格也不是社会边缘人,外在应该完全低调无害,这才有献身的意外感,Zly演的就差脑门写“凶手”两个字了…… 
 
killualoki_0910  
我基友说的很精准,石泓表现出来的不就跟警方的侧写一毛一样么?但是按理说侧写应该是误导吧,为啥演的跟侧写里描述的人格一样 
 
vivic1979  
其实有一点很有趣,你凯没有看原著和其他版本,而另一位是原著其他版本都看了的,非常用力的想要一炮而红。但是最终两者角色的塑造的程度差太远,根本上是有没有立住的差别,不知道有没有心态上的影响,因为除了最后的那个镜头,其他方面我不觉得是他的能力问题,至少技术上不是。 
 
我觉得他模仿的痕迹略重,还有就是没有琢磨透人物,这个就是悟性问题了 
 
白月光下的紫竹: 
张鲁一的通稿太多了,吹过头了,很失望没有感觉到好。我看他就是一个不敢正视别人的流浪汉,全程微表情基本没多大变化,而脸部抽搐又太多了,巨幕上尤为明显。只有山上和监狱两场戏才有眼睛的正面镜头,我想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他要表达的内容,很遗憾,我什么都没有看到。 
 
用智如水2: 
张演的痕迹太浓了,而且表情单一,说是聪明人,但是演得很装傻呆,完全不觉得他天才。只觉得神经质,表情单一,最后脸想抽动肌肉,效果不理想,哭的也很假,我觉得他的表演非常不得我心(他真的微表情不行,他想努力表达,但真的肌肉控制力不行,不到位)。除了跪下来那第句台词说的不好,林心如在这部戏里比他演的好多了,而且这场戏,张全程失败,没接住戏,林心如白哭了。赵阳也不错,要是他来演石神其实会更好。只能说我非常不喜欢演戏有痕迹的表演。 
 
颓废的园子: 
我也觉得赵阳演石弘可能外形年轻点帅点外会更好,同不待见张鲁一的石弘,感觉他把这么个好角色演砸了,整个跑偏到没影了 
 
killualoki_0910: 
话剧的表演方式不是哪里都适用,张鲁一的微表情不行,习惯性用肢体表达角色,电影里有些场景调整得很好,有些就很明显的带有他很强烈的自身标签,他的工作没有做在把人物行为合理化,而是在把这个人物标签化二次元化,说白了,整个电影只有石泓带着一股浓浓的日式中二感,格格不入 
 
红袖添香夜读剧本: 
既然聊到《北平》,不妨说个中老年版的嫌疑人。若要以北平中的配置,倪大红老师的表演才是标标准准的“以平凡中见不凡”的境界。隐而不发,若是由他做出既使是大恶之事,你也能窥见其道。 
 
提到倪大红老师,就能参照出张演员演不对的地方在哪里。同时,把唐川教授的年龄提升到与倪大红老师同辈,无论是王庆祥老师,陈宝国老师或陈道明老师,都不会认为王凯演教授的演法不对。 
 
元气少女张小璐: 
倪大红老师…想了想就像书里走出来的达摩石神!外形都像[笑cry]说到这里想起以前看的《乔家大院》。倪老师演的孙茂才为了拿到一半乔家的产业,想娶乔家寡居的大太太。婚礼当天大太太服毒自尽了,他得知噩耗后认为自己逼死了她,立刻崩溃,一边往嘴里塞点心吃一边嚎啕大哭……那画面太震撼了,我记了十多年 
 
我是敲膨胀的喵: 
倪大红老师……这都有点欺负人了[污],差太多了啊
 

 景琰宝宝最可爱~:

 

《嫌疑人X献身》的一个粗略的影评以及演员朋友的演技探讨(有剧透,慎入)

昨天为演员朋友二刷归来,第一次有了想写影评的冲动,当然文笔渣渣,各位不要介意。
以下都是我的个人观影观点,有不同看法欢迎讨论,撕逼黑子请滚粗,不欢迎。

先说电影本身。我必须认真的说一句,苏导真的很用心很用心再讲一个故事。当然我不是说没有bug。但是将近两个小时的剧情片,让我这种纯好莱坞爆米花特效电影的爱好者,能在二刷的时候依然规规矩矩认认真真的看完,并没有睡着也没想中途去厕所,我想,这就是导演讲故事的功力吧。

开头的序或者楔子很抓人,没看过原著的人会在这个时候产生极大的幻想,来摁门铃的男人是谁,那位母亲有没有开门,隔壁的邻居又在之后的事情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会吸引你想要把这个故事看下去。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双雄对决,看高智商的两个人是如何出题和解题的应该是这部戏的最大看点。在这一点上,导演对于两个人之间相处碰撞的处理,以及两位演员在角色上的处理是相当让人折服的。几场对戏都很精彩:

先说唐川和石泓第一次久别重逢。

从开始电影中出现的石泓,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怪人,一个不喜欢和任何人有瓜葛,只想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人。你会想,这样的人会有朋友么?应该不会,没人愿意和这种人做朋友。可是当他看到唐川的瞬间,那种惊喜,由衷而发的喜悦,甚至带着急切的步伐,进门紧张的说我先收拾收拾,然后就开始自然而然的念道吃点什么吃点什么呢...这些细节让你知道,他有朋友。而且这个朋友在他心中是有别样特殊的地位的。

而唐川,我们从开始便知道,他是精英,天才,是警察队长都尊敬的老师。他潇洒,英俊,是会被很多异性喜欢,同性崇拜的角色。他的朋友,肯定也是和他一样人。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恰好就是石泓。

看见朋友时露出的笑容:没有公式化,没有脸谱化,没有应付,就是纯粹的喜悦,和知己再一次重逢的喜悦。当老友有些紧张的收拾屋子时,他了然的笑;当老友发现冰箱实在乏善可陈,提出带他出去吃饭时,他体贴的笑和温柔的话;他穿着笔挺,形象精致,却丝毫不在意窝在朋友家的旧沙发上,优雅的用最普通的喝白水的杯子品红酒。这些细节也足以证明,石泓对唐川来讲,也是别样的。那是一种天才对天才的惺惺相惜,无关乎外表,无关乎身份家境和地位。

两个人的互动很可爱,面对着好友即便是看起来阴郁孤僻的怪人石泓也能露出轻松温柔的面孔,而唐川在老友面前更是放下所有矜持和骄傲,甚至还有点小傲娇。看的时候你可能也会想到,十五六年前之后再一次见到那个最懂你的人是什么样的情景,怎么样的温暖,怎么让人甚至梦里都咂摸着嘴巴回味。

两个人少年时期回忆这一段,我不得不说小演员找的真的很贴合,无论外貌和神态甚至身姿都尽量的贴合了成年之后的两个人。但是莫名的我总感觉到有点基...真的,整个场大概都是这种感觉。不过不管怎么说,单就这样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会成为朋友,为什么会有出题解答这件事也是交待的很清楚了。

故事的一部分答案在电影大概一半的时候就交代了,解答了开头的楔子。X的献身,开始了。

说到这儿我真的想怒赞林心如姐姐,和前夫的扮演者赵阳老师,怒赞!我个人认为这个是整部电影的冲突高chao了,让观众真的是身临其境。前夫那种猥琐,凶恶和残忍被赵阳老师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之前可是演过少包里面公孙策的人哦!!);心如姐姐据说在拍这段戏的时候还怀着孕,不得不说真的是敬业加专业!!两位演员用深厚的表演功力成功的博得了观众对这对绝望而可怜的母女的同情以及对前夫行为的憎恨。这样也为X的献身做了很好情感的铺垫。

而唐川和石泓后几次见面相处的时候,两个人之前那种因为知己重逢的喜悦和温情已经消失殆尽。唐川的脸上再也不是那样真诚,放松和愉悦的笑容;石泓也没有了那种羞涩拘谨和温柔的笑脸。唐川开始质疑,试探;石泓稳如泰山,见招拆招,滴水不漏。

我觉得这样的戏真的很考验演员的功底。任何一方用力过度,都会造成其中一方被碾压,导致整个对决的失败。看这几场戏的时候,我身边的人都在小声的,用很钦佩的语调再说:这就是高智商的对决,跟高智商的人说话就是这样。你看,他这样说,其实他都明白,我天这太厉害了等等。他们能给观众带来这种旗鼓相当的感觉,足见演员的表演功底和职业操守。没人为了出风头故意给自己加戏,每个人都把握着自己的分寸,以让导演所求的效果达到最大,让观众感到满足。

故事最后的流浪汉对我来说是个翻转。我本以为石泓只是为了陈婧母女顶罪,却没想到他已经偏执到为了爱情可以罔顾他人的性命。这也刚好呼应了之前他跟唐川说的:那些人,就像钟表里无用的齿轮。

可是钟表里真的有没用的齿轮么?唐川在猜到真相的时候,他也问:那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真相是为了什么?如果真相解开了会让人更痛苦,你还会这样做么?在观众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唐川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在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奔跑,漫无目的,茫然,所有的一切就像是耳边刮过的风,无法引起他的注意。可是当他停下脚步,慢慢环视周围的一切:笑脸相迎的早饭摊主;买到喜欢早餐的高兴学生;健身跳广场舞的阿姨们;还有那些形色匆匆的上班族以及桥下的乞丐和流浪汉。每个人都很普通,可是他们就是构成整个社会所不能缺少的原子,他们都不是无用的齿轮,相反,他们每天都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孜孜不倦的磨合转动着,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前进。唐川,看到了答案,他也为自己做了决定。

看到这里我也才明白导演说的:唐川为什么是主角,他代表的就是导演和整个剧组的态度。

每个人的存在,都具有其无可替代的意义和独特性。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任何人都没有资格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利,哪怕他是一个流浪汉。

唐川同情陈静母女,所以他选择以私人的身份告诉陈婧所有的答案;他可惜石泓的天才,所以关掉了监视器希望对方能回头是岸。

法,理,情也好;情,理,法也罢;最终都无法逃开的法律;也有无法避免的人情。

个人认为陈婧的自首情节可以说将片中单纯的法律胜利演化成了人性的胜利。所以最后这道题,石泓没有赢,唐川也同样。胜利的是人性。石泓一厢情愿的献祭,希望陈婧母女能够幸福。而讽刺的是,如果陈婧真的隐瞒下去,那将会是一辈子的包袱和愧疚,她永远接受自我良心的鞭挞和责问,无法获得幸福。可如果陈婧幸福了,那么她也不是值得石泓献身的女人了,对么?

不过对于最后一场石泓和陈婧的见面,个人觉得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相对之前的情节设计,显得不足以震撼人心。也算是电影的一个槽点吧。

最后唐川推开大门走向光明的镜头,我个人觉得是整部电影的神来之笔。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看到这个镜头会尴尬,会想笑。我只想问一句,当你遭受了某些事情,你经历了无法想象的黑暗却无法逃离,但是却没有任何人愿意借给,哪怕施舍给你一点光的时候,你看这个镜头还会不会那么想笑,会不会觉得尴尬。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做太刻意,这样做主旋律太明显,可是我觉得当下社会最需要的恰好就是这样的主旋律和正义。也许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知道总会有人提着那么一盏灯,用微弱的光芒去贯彻着正义公正的信念,这样生活才会有希望的继续下去吧。

整个电影故事总体来说我给6分,因为有些悬疑推理的部分还是稍微简单了一些,没有预期的好。但是众多主创们的表演要加2分,另外给导演加1分,感谢他做了一个符合本土化如此接地气的改编,呈现了一个不错的故事。所以总体九分,以兹鼓励。是一部值得你进电影院看看的片子。

。。。。。以下是我要特别夸夸我凯哥演技的分割线。。。。。。

老实讲,第一刷的时候我有点不开森,因为感觉这个角色的发挥空间不是很大,碎片化的东西太多,甚至自己也怀疑凯哥为毛要接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角色,我也想到肯定会有人拿戏份和番位说事儿(果不其然)

二刷的时候,我认真的看了故事。同时我也知道了唐川为什么是主角,凯哥为什么会接这个角色(当然这个是我臆测的,哈哈~)

唐川这个角色真的是很难演的一个角色,他难到棒子翻拍的时候因为担心无法超越和国的经典而直接删掉了...他在故事中能表现的不多,和国有神探伽利略的日剧为汤川学做了整个人物的支撑,但是中版的唐川并没有。他没有石泓那样有大段大段的心理独白,和比较特殊饱满的人物性格。整个剧中都是一些很碎片的东西,没有很单独的大段心理描写,也没有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巨大冲突。他在剧中所处的位置似乎就是个简单解开谜底的人物。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最后故事的中心完全就会变成石泓和陈婧成为观众的同情对象,唐川则会变成棒打鸳鸯,甚至为了显示自己才能而毁掉两个人幸福的冷血角色。

但是我很庆幸苏导找到凯哥来演,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一定要等凯哥来演这个角色,为什么拍完之后对凯哥有那么高的褒奖。

凯哥的眼神戏是最抓人的,他不会通过衣着道具或者外在款张的表情和肢体甚至自己先天的声音优势去夸张的表现。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那一双充满心事的眼睛里和许多精准细致的微表情中。整个片子认真的看下来,就能体会到凯哥那种没有十分激烈的外放情绪,却润物无声似的表演。

他在天桥下面跑步的那段戏,没有一个字的台词,全程只有他微红的眼神以及从开始茫然无措,找不到目的和意义的迷茫到后来微微的笑容。他什么都没说,可是通过自己的表情和眼神让观众知道了他内心的挣扎,绝望,可惜,情法理的纠结和找到答案时的喜悦,重新寻回真相的意义。

再比如最后和石泓在看守所的那场戏,那是他唯一一次有比较激烈的情绪表现出来。哽咽的声音,颤抖的声线,几乎声嘶力竭的质问,我真的得说,那段戏是最触动我内心的一场了。你能通过他的眼泪和声音知道他到底多可惜石泓,到底多么无法理解自己的挚友为了掩盖真相,保护那对母女去杀了一个无辜的人,甚至没有丝毫的悔意。在揭开真相的时候,他有多难过,痛心。那是一个天才对另一个天才的惋惜和失望,是他终究只能一个人孤独前进的绝望。

影片最末尾,唐川推开大门,走进光明。同样,还是没有一句台词...他笔直的脊背和毫不犹豫的开门动作,大踏步的前进却无端的给人前进的动力,相信光明的力量,他也在告诉别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困难,他所捍卫和坚持的理想和信念都不会改变,他永远会选择光明,毫不犹豫的走出去!

看到有的网友说:石泓献身,守护的是他对陈婧的爱情;唐川揭发真相,守护的是人们的底线。深以为然,唐川这个角色最成功的的就是,在影片结束之后,我周围的人们没有人因为陈婧自首和石泓白费心机去埋怨唐川,虽然确实有在唏嘘陈婧和石泓的遭遇,但是最终讨论的确实法律的存在意义,在出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像石泓那样为了爱情就去杀掉一个无辜的人,哪怕他是个看起来就没有用的流浪汉;甚至延伸讨论了陈婧的行为属不属于防卫过当。那么我想,唐川所要表达的一切就是成功的,凯哥完成了苏导和剧组想要表达的东西。唐川这个角色是成功的。

有“人”说:唐川演的不像个物理学教授,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不懂物理,但是我就教物理,你不服憋着;或者说他演的干脆就像个警察,和季白角色重叠...

凯哥并没有那种非常直接证明他身份的戏份出现,所以有人会觉得唐川没做任何跟物理有关的事情,怎么就是个物理学教授了?其实认真看电影不难发现:出场就在介绍声波定向发射设备,并且帮助警方破了一个物理学博士(硕士?)的案子;对罗淼拿来的案子,对血液,骨骼,初始速度,加速度,血液喷溅形状的转业表述;和罗淼探讨案子时在做的弹道分析实验;以及看到石泓手表起雾立刻想到要做成分分析,这些小小的细节都在告诉观众,他是一个专业的人士不是么?

而凯哥本身的演绎所达到的效果就是,当有人称呼他为老师,这些人有的看着比他年纪都大,有的还是刑警甚至刑警队长,都尊称他老师的时候,没有丝毫的违和感。他就是那些人的老师,他们对他的尊敬是理所应当,他有这个资本能当起老师这两个字。他什么也没做,没有说刻意的说些难懂的,转业的台词,也没有做什么疯狂的推理验算,但却让你自然而然的就觉得他是个老师。

那么,真正教物理又懂物理的感觉什么样?每天糟蹋的像一百年没洗过澡?还是每天抱着一大堆仪器和试验视若珍宝?或者是开口就是一大堆让人听不懂的各种高级词汇和满屏的繁杂公式证明题?是个与普通人沟通有障碍,每天都孤独面对着各种公式,发誓要取原子,中子为妻的人? sorry,我是没见过这么变态奇怪的物理学教授。也许人们固有形象中的天才总会和“普通”人有点不一样的怪癖。但是正好相反的是,我们生活中很少没见过这样的人。

别问我为毛能这么说,刚好鄙人的高中班主任就是学校外聘的大学物理副教授,是的,刚好也是副教授!我的老师也只不过是所有普通人中的一员,区别就是在物理方面的天分和才能。他跟唐川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质极为重合。自信,年轻,意气风发,且还有点小臭美,知道当代歌坛,知道周杰伦。能看出来每天发型和衣着都精心打理过,就算是放学去挤公交车,都有点小小的优雅和矜持,不讲课的时候就是个安静的美男子(哈哈,希望老师不会怪我这样说他~)

而唐川所呈现的,不正好就是导演所要求的那个,接地气的天才教授么?

至于像个正义的警察,和季白重叠。呵呵,我要说的是,在看到宣传海报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像探长哥。但是看了电影之后,sorry,谁是探长哥?谁是季白?

季白是刑警,他沉稳,老练,能力出众,凌厉甚至有些小霸道,优良的家世让他一样从容,优雅。他能对着从小熟知的人说:我是刑警,不停故事,只看证据;他就像是一把出窍的宝剑,只是拿出来放在那里,就足以震慑那些黑暗中的生物。

而唐川同样帅气,优雅,天才,自信,也很沉稳和季白一样喜欢怼人。但是他跟季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温柔,是的,温柔。他不会说我是刑警,我只看证据;但他却会为了同情那对母女以私人的身份去揭开真相;为了劝朋友回头去关掉监视器...他不是警察,也不能是警察。他比季白多了一份文人特有的多愁善感,多了一份对世人的温柔甚至可以说是悲悯。

如果说季白是锋利的剑,那么教授就是能降住宝剑的剑鞘。

对于凯哥本色演出这种言论,起初我不知道能说什么。有一大堆的理由去证明凯哥每次挑战的角色都是不同的,他是一人千面。但是后来我又想,演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记得是哪位大师级的人物说过:演戏的最高境界是你看不出来他是在演戏。你觉得那个角色就是演员本人。我想这就是对于演员的一个最高的评价了吧。

那么回到凯哥“本色论”这个问题上,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他“本色”演出了萧景琰,明诚,季白,陈亦度,陈佳明,黄克功,方孟韦,齐勇,唐川,以及还会继续演出未来更多不可预测的角色。可是当你看的时候却发现,他是那么自然的诠释着每个角色,让你甚至感觉不到他在演,你觉得那就是王凯本人,但却丝毫没有跳戏,因为他们是那么的不同:耿直的靖王;八面玲珑,一心为国的明诚;霸道傲娇的陈亦度;铁血季白;温柔悲悯的唐川;活泼的娘娘腔佳明;清朗乖巧的孟韦;阴郁执拗的黄克功,纯爷们齐勇,以及还没出道,单从外貌就能区别角色的“猕猴桃”先生等等...他的每一次“本色”如此的不同,让你找不到任何演的痕迹;每次“本色”演出创造了如此种类繁多的角色,这样的演员,我们还要求什么呢?

我知道,人火了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演员朋友也会面临更多的考验。但是我相信,他的未来是有无限的潜力,他能给我们带来更多视听的享受。

他是演员,他是王凯。

感谢阅读到这里的你,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人。

评论
热度(94)

© 伯伦希尔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