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B资讯】勒夫:克洛泽是我理想型的完美前锋

艾玛!俄罗斯之后,某只刚离开国家队出去放单飞还没几天,这就猝不及防地被教练给表白了一通。嗯,我早知道的,其实勒妈他从来就不喜欢什么“无锋阵”,要是现在的哪位德国中锋但凡能有克洛泽的七成功力,勒妈都不会去搞什么劳什子的“无锋阵”(毕竟,当年汉克在国家队的前场小配合曾经有那么几分克洛泽的味道,勒夫都愿意将其重新召回,给予首发机会来试炼——只可惜罗伊斯一旦不在身边,汉克就立马掉链子)。

话说,自打克洛泽宣布从国家队挂靴之后,勒夫就再也没有信任不疑的中锋了。我甚至都觉得他这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难平,已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自我心理暗示:当年爱重过的男神走了,以后再也不可能找到这么好的了……囧Orz~

勒夫:克洛泽是我理想型的完美前锋

德国队主帅勒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克洛泽是他心中的理想型前锋,他很想念克洛泽,渴望现在德国队中能有一位像克洛泽这样的前锋。但现在的德国已经没有这样的球员了。

勒夫在接受G14报采访时说:“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克洛泽这样的球员了。在德国队中,我们有罗伊斯、布兰特、格纳布里、维尔纳,但他们都是其他类型的球员,和克洛泽不同。”


“克洛泽是我心中的理想型前锋,他速度快,头球能力出色,还能背身拿球做支点,策应拉扯吸引防守为队友打开进攻空间,有时甚至还能送出关键性的妙传。”

“德国队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不同风格的球员捏合到一起。在被高位逼抢下快速反应、精准出球。这就是我们主要考虑去做的事,所以,我们需要阅读比赛能力更强的球员,我认为德国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我们还需要1对1能力强的球员,个人能力强以及能做出决定的球员。”

——通讯稿的时间大约在德国队欧预赛首场3-2险胜荷兰之后


2015年7月底,我曾在博客中专门写过一篇有关《德国队在“后克洛泽时代”的困境》的杂谈。实际上,就在巴西世界杯结束,克洛泽退役后的一系列比赛里,德国队的进攻一直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这跟进攻端上少了个轴心支点有着莫大的关系。作为传控型全能前锋,克洛泽的存在可以盘活整个前场。由于缺少了克洛泽这样一个既能打全能单箭头突前,又能组织串联整个中前场进攻的“关键先生”,勒夫当初为之量身打造的4231阵型就很难延续下去了。

德国队4231单箭头打法类似于巴萨体系下433无锋阵的改良版本,既然两者系出同源,那么勒夫应该十分清楚纯控球体系的致命缺陷——当年克鲁伊夫登陆西甲联赛,将阿贾克斯的青训理念引入加泰罗尼亚。克鲁伊夫顶着荷兰式全攻全守的招牌进入巴萨,但兜售的却是阉割后的战术版本——西班牙球员对控球和技术的追求毋庸置疑,但西班牙人的身体条件无法完成荷兰式的快节奏传递与压迫。于是,克鲁伊夫一方面将全攻全守中的控球在脚应用于巴萨的战术体系;另一方面,不得不放弃了荷兰中锋对于体系展开的支点作用,而辅以反复的穿插跑动。尽管通过有意识地控球缓缓推进整个体系,但是由于缺乏战术支点,整个体系的展开需要缓慢向前,无法形成瞬间的压迫,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面对压缩空间的防守时也缺乏纵深和打破铁壁的手段。归根结底,其致命缺陷在于这个体系的中前场缺乏一个有效的中锋支点,无法在面对三十米压缩防守时顶住对方形成一个类似雨伞顶端的支点,进而将整个攻击队形展开,而在体系展开过程中的瞬间丢球,紧接着被对手打反击是致命的噩梦。

德国队的打法是巴萨传控体系的变种,但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之前德式传控的整个阵容里曾经存在着一个擅长传控、能够契合整体足球的全能单箭头“1”来做中前场支点,这也是巴萨方面至今都没有能够解决的终极课题。后来克洛泽的退役,导致渐趋成熟的德式传控打法毫无退路地陷入到了“无锋阵”的泥沼之中。德国国家队将无可避免地直接面对曾经同样困扰着瓜氏巴萨的战术瓶颈,这也是勒夫所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私以为,勒夫并不是对中锋不热衷——如果克洛泽年华尚在,或者另外出现一个如克洛泽模版的年轻中锋,保证他立马招。对此,只能说是克洛泽养刁了勒夫的胃口,导致他对其他前锋看不上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德国队近些年来被迫试验新战法,并非对“无锋阵”情有独钟,而是寻找克洛泽接班人无果,万般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罢了。

就在俄罗斯世界杯上德国队小组赛出局之后,法国《队报》翻出勒夫在2010-2014年间使用的手绘战术板,战术板中18个方块和球员跑位线路图基本上是以克洛泽为中前场进攻支点的主心骨来展开行动的,期间克洛泽负责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支撑战术体系,其它位置所有队员最终的行动箭头都指向克洛泽,克洛泽带动中前场球员,或自行选择进攻套路,或帮助队友完成最终的破门得分。这套以克洛泽为核心的单箭头阵型是勒夫起家的战术,德国队在当时还没有夺得大赛冠军的情况下打出了震撼世界、激情四射的攻势足球,让勒夫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教练扬名立万、风靡足坛,并以此荣膺2010年度法国《队报》颁发的世界体坛最佳教练奖(这是教练界的最高荣誉,不仅限于足球领域)。这套成功的体系甚至影响了后来穆里尼奥的皇马、克洛普的多特蒙德,以及海因克斯时期的拜仁。

然而,德国队屡获大奖的那套战术在设计之初忽视了克洛泽这个人物本身存在的不可替代性,导致克洛泽走后没有可以值得信赖的搭配模式。所谓“轴心一抽,土崩瓦解”,克洛泽退役之后,德国队连当初的看家绝活都不会用了,在世界杯卫冕之路上输了个底朝天,所谓的战术革命彻底失败。

多年后回头再看,会发现克洛泽是德国国家队新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领军人物,堪称马特乌斯之后的德国足球第一人——虽然其行事作风低调,但确实是德国队战术革命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中前场进攻核心(《人民日报》评论称,克洛泽的成长史就是一部“现代中锋”的进化史,他对中锋的演绎跨度从古典到现代)。从2006年开始,没有克洛泽,德国队的整个中前场体系根本玩不转。实际上,勒夫在德国队执教的这14年时间里,对贯彻“攻势足球”理念的一系列变革举措,基本上可以浓缩成为一部克洛泽的个人兴衰史(期间戈麦斯算是个小插曲,库兰伊和基斯林估计连插曲都算不上)。德国足球这14年的升级打怪游戏,始于克洛泽成长蜕变下带来的即战力,终于克洛泽退役挂靴后的锋无力。广大球迷见证了开头,却很少有人能够猜到结尾……

而现在呢,德国队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评论(12)
热度(102)
  1.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伯伦希尔 | Powered by LOFTER